非物质文化赋能木兰水镇军事夏令营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0 11:3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0 11: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猪八戒背媳妇”惟妙惟肖、“弥勒佛”满脸慈容、“小白兔”憨态可掬......,各种卡通人物俏皮可爱,五颜六色的面团,通过捏、搓、揉、按等手法,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工艺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在木兰水镇军事夏令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面塑”已成为最受学生们喜爱的活动之一,除此之外,活字印刷术、雕版拓印、手工扎染、陶艺、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被孩子们的小手带进课堂,穿越时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延续着文化的血脉,也经历着发展与创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军事夏令营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非遗底蕴为军事夏令营产业注入文化内涵,通过跨界创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高质量传承发展,木兰水镇军事夏令营以“非物质文化+军事体验”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为非物质文化赋能军事夏令营行业指明了产业发展方向。

用非物质文化赋能军事夏令营活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文化是产业繁荣的重要动能,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的源泉。让军事夏令营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文化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军事夏令营产业的创新发展,关键在于增强青少年对传统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学习,木兰水镇军事夏令营通过传承非物质文化,推进非遗与军事夏令营相互融合,将非物质文化与军事素养纳入夏令营课程体系中,打造兼具文化内涵、差异性、特色的夏令营课程体系,而且有利于横向推进研学文旅与非遗、文创等其他业态的联结,构建全新的夏令营运营模式。这种模式创新极大的促进了夏令营产业的发展,也为行业提供了参考样本。

用军事夏令营活动传承非物质文化,夯实文化自信之基

木兰水镇军事夏令营面向7-16岁青少年提供“军事素养+非遗传承+手工制作”的综合夏令营活动服务,通过军事夏令营活动传承非遗文化,这一举措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当传承非物质文化成为社会共识,越来越多家长特别是青少年认识、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我们的瑰宝才能所托有人、代代相传。青少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只有青少年认同、学习、接受非物质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行稳致远,中华文化才能继续发扬光大。木兰水镇军事夏令营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载体,通过系列课程活动传播非物质文化,夯实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之基,加强了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了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和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

非物质文化融合军事夏令营,激活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木兰水镇军事夏令营,非物质文化数字技术已经深度嵌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木兰水镇军事夏令营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数字时代变化,紧密拥抱数字教育,利用“互联网+”推进非物质文化和军事素养课程活动改革,以直播、短视频、H5等新形式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锻造军人品质、提升自信心、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勇毅前行的坚定信心开启人生的新征程。

木兰水镇军事夏令营课程研发团队的课程改革措施,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让学生来了有收获、有成长、有回忆,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长,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池活水。(勇将部落 朱光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