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纪律教育 夯实纪律保障

加强纪律教育 夯实纪律保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12 15:4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2 15: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令行禁止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举措。在新征程,加强党的纪律教育对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以及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夯实坚强纪律保障。

一、增强纪律意识,提高政治站位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通知》指出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增强纪律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纪律意识淡薄,视纪律如“稻草人”往往就会越纪律“红线”。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增强纪律意识,首先要使党员和干部学党纪,做到对党规党纪上心、了解、掌握,准确理解《条例》的主旨要求,抓住学习重点,高质量开展学习活动。其次要使党员和干部知党纪,做到切实理解党规党纪的内在要求,对《条例》做到深学细悟。

再次,要使党员和干部明党纪,知规明纪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只有明纪法,才能守底线。最后,要使党员和干部守党纪,增强纪律意识就是要让守纪成为一种习惯,做到知行合一。学习党纪的过程就是增强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的过程。只有以严明的纪律为要求,才能始终保持“两个先锋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强化纪律建设,维护制度刚性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一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明确纪律要求,细化纪律规范。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纪,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二是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确保纪律制度刚性执行,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严格的制度执行,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有效机制。

三、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党纪学习教育实效是新时代党纪学习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有效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的重要党内法规,党中央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先后对条例进行了3次修订,与时俱进完善纪律规范。新时代党的纪律教育也要根据现实需要采取多样的教育形式,进而推进党纪教育走深走实。首先,利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是创新教育形式的关键路径。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增强教育实效性,促进党纪学习入脑又入心。其次,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是增强教育实效的重要保证。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学习、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逐条逐句读、原汁原味学,对党纪知识进行自测和问答,准确把握《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确保学懂弄通、学以致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将党纪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四个定力”,常紧纪律之弦。

四、以案为鉴,加强警示教育

开展警示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强化纪律观念,时刻筑牢守纪、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一方面,要定期进行党纪学习教育活动,包括剖析典型案例、组织警示教育展览、编撰警示教育读物、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等形式,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推动以案促学促改促治,进而提高严守政治纪律的自觉性。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挖掘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例,确保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从而保证警示教育的实效。另一方面,要从典型案例和反面典型案例等“活教材”中汲取教训,清醒认识到权力由人民赋予,要在党纪党规范围内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推进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促使党员干部坚决守住政治纪律底线,切实遵守党纪党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吉鄂 凌珑)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