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红白喜事,花不了多少钱。”“是啊,由村‘红白理事会’出头,不少红白事都少了很多麻烦。”“是乡党委政府制定的办法,让老百姓少操心,多办事,抓好生产,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红事不办的。”近日,在河南省新野县上港乡赵岗村,老百姓谈及乡村移风易俗新风尚,纷纷竖起大拇指。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村里依然存在红白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现象。”上港乡人大代表、香乔村党支部书记刘魁说:“为此,乡党委政府要求我们各村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推选村里有办理红事白事经验的人员担当红白理事会会长,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将推进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在操办红白事中争创文明,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
新野县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加强移风易俗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建设乡级公墓,推行绿色殡葬等方式持续整治“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现象。新野县把殡葬改革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创新“党政齐抓、党员带头、依靠群众、持续推进”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社会移风易俗,走出了一条平原农业县殡葬改革新路子,实现了新野人民活的好、养的好、葬的好。新野火化率常年保持100%,先后荣获“全国殡葬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殡葬改革先进县”“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建章立制,依法规范,推动殡改常态长效
强化政策引导。在殡改工作初期,该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殡葬改革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通知》《推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殡葬改革的主要目标、推进措施、组织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全面规范殡改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又相继出台了《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倡导殡葬文明新风工作宣传方案》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殡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成立了殡葬管理所,不断强化执法人员教育管理,每年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类行政执法学习培训,持续提升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做到自觉履职、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着力建设一支作风硬、勇担当、素质高、能力强的战斗队伍。
严格依法行政。成立了由公安、土地、农业、民政等部门参加的综合执法大队,联合殡葬管理所,常年坚持深入乡村开展经常性巡查,对巡查发现和群众反映的偷埋乱葬问题,执法人员耐心细致地做丧户的思想工作,劝其实行火化、平坟复耕;对劝说无效的,采取调查取证、张贴公告、下达通知、申请法院执行等措施,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与时俱进转变执法观念,通过主动上门帮助丧户办理丧事的方式,寓严格执法于服务、教育之中,全县累计执法1200余起,对群众自觉火化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宣传先行,正确引导,厚植殡改文明新风
注重宣传教育。该县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坚持深入田间地头、发放宣传单、悬挂刷写标语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宣传;每年都利用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全县开展集中宣传,举行“鲜花换鞭炮”等活动;充分利用新野政务网、新野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不断加强宣传攻势,营造浓厚氛围,厚养礼葬、简约适度、健康文明办丧在全县蔚然成风。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出台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在推动殡葬改革工作中做到五带头五不准的通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殡葬改革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火化亲属遗体,影响带动群众对殡葬改革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将红白事办理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全县270个村(居)成立红白理事会,成员由素质高、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德高望重的老者组成,并制定《工作章程》和《婚丧嫁娶村民公约》。村民去世后,红白理事会及时送达《文明节俭办丧告知书》,主动帮助群众筹办治丧事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村民自治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有力推动了殡改工作顺利实施。
抢抓机遇,全力推进,实现殡改提质增效
全面推行惠民政策。该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实好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2018年以来县财政投入70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17所标准化敬老院,统一外观,统一标识,吸纳入住1236名五保老人;在五保老人去世后,由敬老院负责办理丧葬事宜,并免除其所有丧葬费用,使他们“老有所养、逝有所安”。落实好各个时期殡葬惠民政策,亡故火化每人补贴50元;对低保、优抚对象、百岁老人及艾滋病患者等重点民政对象和南水北调移民全部免除600元火化费用。2019年又出台殡葬惠民文件,免收城乡居民600元基本殡葬服务费用。2021年再次出台殡葬惠民政策,免收城乡居民全部的基本殡葬费用。
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该县强化“田园新野”发展理念,立足人多地少、无丘陵无荒山无荒滩的土地现状,采取“植树建墓、节地生态、树墓共生”的方法,探索适合平原农业县的公益性公墓建设新路子。在县级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上,坚持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建设了占地100余亩,融树葬、草坪葬、碑葬、坟葬为一体的县级公墓一期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市建设迁坟重葬和城区居民逝后安葬问题。规划再征地100亩建设县级公墓二期工程,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一个景观化、园林化、信息化的现代公墓。在乡、村两级公益性公墓建设上,每个乡镇均建成占地50亩的乡级公益性公墓;每个村全部建成村级公益性公墓,每个公墓占地不超过10亩,部分村达到“建一处墓成一片林、建一个园成一道景”的目标,有效破解做棺重葬难题。
持续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该县县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及时更新运营车辆、节能环保火化设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成立白菊花殡仪服务公司,并逐步在乡镇一级推广建点,打造一站式、全链条惠民殡葬模式,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服务便捷的殡葬公共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