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穿山岭 川青飞虹贯南北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7 15: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11日,川青铁路的咽喉——德胜隧道,在历经近十年的坚韧雕琢后,终于洞穿山峦、连通云端。此举不仅标志着川青铁路建设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更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战略蓝图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彰显出“山河无阻,志者必达”的时代气魄。

十年磨砺,彰显披荆斩棘“硬核实力”。德胜隧道的贯通,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川青铁路这条巨龙的咽喉要塞。在绵延22.9公里的德胜隧道中,每一米的掘进都是对工程技术的极限挑战与超越,更是对“愚公移山”精神的当代演绎。面对千枚岩的“豆腐难题”、频繁的地壳活动以及极端复杂的地质构造,铁路建设者以非凡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化腐朽为神奇”。运用最新隧道挖掘技术,结合智能化监测系统,确保施工在高度不稳定环境中稳步前行;通过地质超前预报和动态调整施工方案,成功克服了涌水、坍塌等重重困难。伴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铁路建设者以梦为马踏平坎坷变通途,不断攻克难关,闯关夺隘,向世界展示出中国高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硬核实力。

和谐共生,打造绿色生态“金山银山”。在追求速度与效率的同时,川青铁路建设亦未忘初心,坚持“绿色先行”,在崇山峻岭间勾勒出一条生态友好之路。从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到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科学选址、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确保施工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力求做到“零污染、零破坏”。川青铁路的绿色实践,不仅为其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也为全球生态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跬步千里,跑出美美与共“幸福速度”。川青铁路,作为链接东西的重要纽带,其意义远不止于交通的便捷,更是激活区域经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澎湃动力。随着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的运营,每日穿梭的22列动车如同“新鲜血液”,为沿线城乡注入无限活力。这条承载着梦想与未来的高速通道,折叠了时空距离,拉近了心与心的联系,让边远地区的特色资源如泉涌般高效流向广阔市场,引进的外部先进理念和高新技术,也将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川青铁路犹如一条镶嵌着发展与希望的瑰丽绸带,让西部地区在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上乘风破浪,加速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大循环,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贡献着不可替代的力量。

随着德胜隧道的顺利贯通,川青铁路的全貌正徐徐展开,一个更加繁荣、绿色、和谐的西部新貌,正向着星辰大海,昂首迈进。让我们共同期待,随着川青铁路的全面通车,西部大地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书写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余博文 陈亚)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