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入境旅游发展大会在京举办

2024北京入境旅游发展大会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24 17:0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4 17: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协办的北京入境旅游发展大会于5 月 23 日至 26 日在京举办。大会通过中外旅行商洽谈、战略合作签约、文旅资源推介及考察、旅游线路踩线等丰富的活动,为中外旅行商搭建充分交流、深化合作的平台。参会的国际旅行商主要来自参加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和ITB上海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两场重要文旅活动,应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之邀,专程来京参加2024北京入境旅游发展大会。

5 月 24 日,北京入境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在首钢园三高炉举办。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美国旅游批发商协会总裁特里·李·戴尔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球的百名旅行商代表,北京市入境游工作推进机制成员单位、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入境游相关企业、协会代表,外国旅游局驻京办事处代表及媒体代表共260余人出席会议。

司马红副市长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与全球旅游业界人士深入交流,与全球旅行商加大资源共享和游客互送力度,加强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合作与经验交流,推动共享旅游市场新机遇,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文明互鉴。

美国旅游批发商协会总裁特里·李·戴尔刚参加完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此次在北京的文旅资源考察让他印象深刻,将积极推动中美旅游业界的对话,搭建中美旅游交流合作的桥梁,带动美国旅行企业开发更多北京入境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美国游客到北京亲身体验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时尚和活力。

北京市自2018年开始实施"北京旅游海外推广合作伙伴计划",积极搭建国际旅游交流合作平台,疫情前面向全球招募了60家北京入境旅游全球合作伙伴。本届大会的开幕式上,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向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主要客源市场的10 家旅行商颁发了北京旅游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证书。在合作伙伴框架下,双方将积极推动北京旅游产品在海外的推广销售,获取及时精准的市场反馈,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海外推广方案。同时,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促进合作伙伴与中国及北京地区的优质旅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在文旅推介环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向与会嘉宾重点推介了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邮轮入境免签、离境退税等政策、北京市入境旅游奖励政策、支付便利化措施以及北京传统及新兴文旅资源。现场推介结合青年舞蹈家王亚彬、大提琴家朱牧、中国杂技团、北方昆曲剧院、保利WeDo童声合唱团的精彩演出,让与会嘉宾沉浸式感受北京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在签约环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市场导向、共同发力",积极搭建平台,策划活动,营销产品,共同促进北京入境游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将加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联合营销,联合宣传推广北京旅游资源、北京国际航线及机场双枢纽品牌形象。此外,大会还促成了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与美国夏威夷大学Kapiolani 校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协会与美国旅游批发商协会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各方将加强平台共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目的地营销、产品研发、品牌共创、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在企业展台,中旅旅行、携程、银联、维萨、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中国国际航空、中国南方航空、首钢园、秀水市场、红桥市场、中国杂技团、亚彬舞影工作室等文旅企业代表从旅行、支付、购物、演艺等方面进行了企业和产品推介。秀水市场和红桥市场更是将丝绸、茶叶、文创等外国游客"必买必带"商品带到会场,旅行商们可以现场选购并可选择"现金、刷卡、扫码"任一支付方式付款。

在洽谈区,中外旅游企业进行了300余次点对点洽谈,多方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相关企业表示,未来将针对入境游市场推出更多产品,同各方一道,为北京入境游市场的发展贡献力量。

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大会现场搭建了非遗展区,与会嘉宾体验了传拓、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和香制作技艺以及燕京八绝等特色非遗项目,拓宽旅游+非遗的企业和产品合作模式,鼓励中外旅游企业共同研发更多集"观赏性、体验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入境旅游产品。

参会旅行商们将在北京度过4天3晚的"京"彩之旅。除故宫、长城、天坛等传统景点,还将在首钢园考察滑雪大跳台、SoReal科幻乐园,了解奥运遗产的开发利用;到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参观法海寺精美绝伦的壁画,感受城市更新、主客共享的旅游发展模式;到古北水镇考察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休闲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到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体验兼具国际风情、古都京韵的沉浸式、体验式"夜间经济"文旅消费场景。

首善引领,助力旅游强国建设

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市高度重视入境旅游发展,以首善标准,率先创新示范,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在市级层面建立了入境游专项工作调度机制,建立促进入境游发展工作台账,举全市之力破解入境游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会同市金融管理局等部门,率先在省级层面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实施方案》,从银行卡受理、现金使用、移动支付、账户服务、宣传推广五个维度推出了22项具体措施。率先在首都、大兴两大国际机场打造了全国首家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和支付服务中心。自2月5日示范区成立以来,截至5月19日,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支付服务中心已为10125位境外来宾提供服务。支付服务示范区累计办理外卡刷卡业务27.8万笔,金额8539.1万元人民币;办理外币兑换(柜台+自助机)3.2万笔,金额4296.5万元人民币;外卡取现业务1.8万笔,金额2160.3万元人民币,外籍来华人员多元支付需求在机场端基本得到满足。截至4月底,全市79家5A级和4A级景区,149家正常营业的五星级和四星级酒店已全部配备外币POS机。

今年3月,北京推出新版北京国际版门户网站,为外籍人士和外资企业提供一站式、多场景网上服务,还将依托"北京服务"品牌,在机场打造集支付、旅游、交通等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北京服务中心"。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2024年北京市入境旅游奖励与扶持资金项目",对2023年度为北京市入境旅游业务做出突出成绩的旅行社给予奖励。据悉,北京市即将出台《北京市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将聚焦"优化政策、提升服务、加强宣传",开展建设全球旅游目的地专项行动。

提速发展,入境游客同比增长291%

今年以来,北京市入境旅游发展持续加速。据北京市文化旅游局统计,今年1至4月,北京接待入境游客79万人次,同比增长291%,恢复到2019年的70%。

1月至4月,北京两场航空客运吞吐量3754万人次,同比增长49.3%,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4.0%;其中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583万人次,同比增长371.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5.0%。2024年夏秋航季换季以来,首都机场复飞北京-西雅图、北京-都柏林、北京-马德里-圣保罗、北京-马德里-哈瓦那等国际航线,加密北京至纽约、洛杉矶、慕尼黑、首尔、东京等国际航班。大兴机场开通沙特阿拉伯利雅得、韩国济州、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等国际航线,加密北京至澳门、阿姆斯特丹、莫斯科等国际航班。

精准营销,加大北京全球旅游目的地宣传

今年以来,北京市坚持城市形象推介、海外文旅交流推广和特色文旅产品推销并举,持续提升北京全球旅游目的地城市影响力。春节期间,"龙舞新春"欢乐春节系列活动走访9国13城,举办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文化庙会、旅游推介等69场系列活动。坚持政企合作,联动宣传,联合中国国旅、中旅途易、中青旅、中旅旅行、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等旅游企业共同参加2024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2024法兰克福国际会议及奖励旅游展等重要国际旅游展会。5月23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携手英国航空、南方航空以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英国伦敦举办"京彩无限"北京文旅推广活动,面向英国旅游业界和媒体集中宣传介绍北京文旅优势资源、介绍入境游最新便利措施。

截至5月23日,北京文旅官方账号"Visit Beijing"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粉丝突破420万,其中,脸书粉丝突破264万、抖音海外版粉丝突破137.9万。年度共计发帖超过3,200条,曝光量超过1.89亿,总互动超过947万。2024年1月,北京位列全国省级文化和旅游新媒体综合国际传播力指数排行第一。今年,"Visit Beijing"策划推出北京入境游便利化攻略系列视频,结合144小时免签、多国免签等政策,邀请在京外籍达人亲身体验展示,实地拍摄北京日常旅行、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提供旅游达人攻略、最新探店体验、APP支付使用技巧、交通出行攻略等实用性内容。全天24小时在线为粉丝解答APP使用、购票流程等问题,切实解决入境游客实际场景中的困扰,受到粉丝广泛关注与喜爱。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在当前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新任务新要求下,发展入境旅游对于推动旅游全产业链恢复发展,促进国内消费、增加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入境旅游发展大会具有行业代表性、专业性和引领性,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凝聚业界共识,深化国际旅游交流合作,助力旅游强国建设和北京全球旅游目的地建设。

【责任编辑:董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