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镇平:“五星”照亮乡村新图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2 17: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河南省镇平县马庄乡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筑牢基层基础的主引擎,通过创建活动,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幅和美乡村新图景徐徐铺展开来。

“作为‘创星摘星’的参与者,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五星’支部创建给乡村带来的新变化,给基层治理提供的新方向。”镇平县马庄乡党委书记杨志强表示,今后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扎实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更高,让为民服务的成色更足,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强。

宜居宜业生态美

小满时节,麦穗初齐,一派生机。走进镇平县马庄乡唐营村,翠绿的枝头鸟鸣阵阵,村边金黄麦田铺遍田野,传来阵阵麦香。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马庄乡唐营村文化广场上,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聊着村里的新变化。“俺们村不仅有绿树环绕,而且不光主干道,小巷道也都硬化了,每天都有环卫工打扫,特别干净”唐营村村民自豪地说。

马庄乡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为目标,坚持系统观念与全域意识,按照全域推进、全域整治、全域提升的思路,推动人居环境由基础整治向品质提升转变。聚力打好“清、拆、建、管”组合拳,集中力量对村内主次干道、村庄内部、坑塘渠垃圾大规模清理清扫,拆除残垣断壁、私搭乱建,确保整治大彻底、垃圾大清理、环境大改善、治理常态化。

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全域推进、全域整治、全域提升的思路,推动人居环境由基础整治向品质提升转变。集中力量对村内主次干道、村庄内部、河道沟渠垃圾大规模清理清扫,拆除残垣断壁、私搭乱建,确保整治打彻底、垃圾大清理、环境大改善、治理常态化。

加大评比表彰力度。全乡各村要把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细化环境卫生管理、日常保洁管理等系列制度。可以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把整治细化到网格,采用网格群众自评,监督员把关、村组考核的模式,继续做好每月推选3户示范户,颁发人居环境模范户奖牌隆重保障,真正做到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今年要打造“五美乡村”2~3个、创建“四美庭院”1100多个。

人居环境重在长效管护、持续提升。由乡人居环境专班牵头,完善督导考评机制,每月对各村人居环境治理情况进行抽查,每季度进行全覆盖检查,对照检查表逐项进行打分,评比出当月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切实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实现人居环境从“短期清脏”向“长效管护”转变。

产业为基固根本

50多位村民组成生产流水线,生产的纹身针销往欧美市场,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在马庄乡大龙庙村一家“乡村车间”的内,墙上“打工不用去他乡,在家也能奔小康”的标语显得十分醒目,也反应出通过发展乡村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

“五星”支部要创建,产业兴旺是关键。华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身着整齐的工装,一派繁忙景象。“隐居”在乡村里的小工厂能有多大的能量?年生产一次性纹身针2000万只,其他辅助设备5万台(套),年产值2500 万元。

“钱多活轻离家近,冬暖夏凉有空调,月月工资有保障,天天送娃到学堂。”一则华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的招工启事引来了本村和周边的群众,在家门口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还不影响生活,这是乡亲们最理想的状态。

“在村里上班,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心里已经很满足了”已是老员工的王彦瑞笑着说。“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款式新颖,全部销往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说起现在的生产经营情况,华鼎制造负责人辛石磊脸上掠过一丝“骄傲”。

乡村里也有“大企业”,马庄乡聚焦“三变”改革、“一村一品”,一手抓土地流转,一手抓产业发展,培育建成了烟叶、供港蔬菜、瓜蒌、林果四个千亩基地。全乡实现了村有特色,户有项目,目前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

红绿融合探新路

5月21日,来到位于镇平县马庄乡的中共豫西南地委机关旧址,刚走进旧址院内,就遇到了来自南阳市区的退休干部王朋华带着家人,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有意义。

为了将中共豫西南地委机关更好的保护传承下来,旧址所在地镇平县和马庄乡两级党委于1997年4月在旧址修建纪念碑一座;2008年建设展厅三间;2021年马庄乡党委决定,以中共豫西南地委机关旧址为红色地标,挖掘收集资料,完善教育功能。

同年6月,成立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启动党史资料整理工作;2022年,经多方努力,制定了展馆升级改造计划;2023年初,成立了“中共豫西南地委机关旧址”指挥部,决定对原有场馆进行升级改造,同时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独特的人文禀赋,启动了豫西南“人文小镇”的打造。

目前,该纪念馆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设中共豫西南地委机关旧址馆、镇平县党史馆、马庄乡乡史村史馆、家风家教馆、科技馆5个馆6个展厅。同时设立可容纳100人的多功能教室一个,用于研究学习传播。

马庄乡位于镇平县西南部,天然禀赋和区位优势并不明显,如何让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该乡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紧紧围绕地方红色文化+绿色产业的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辖区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逐步探索一条“红色文化+绿色产业”发展之路。红色文化地标—中共豫西南地委机关旧址,在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支持下,经过前期多方收集和完善历史文献及相关档案史料,占地7亩、展览面积4200平方米的地委机关旧址顺利开馆。建成的旧址一、二馆、镇平县党史馆、乡史馆、村史馆、家风家教馆、科技馆6个展馆及容纳100余人的多媒体报告厅,集党性教育、文化宣传为一体,已成为缅怀先烈、凝聚人心、聚力发展的精神新堡垒、文化新地标、教育新基地,红色文化赋能态势初步显现。

为实现将“基因红”转变为“发展红”,马庄乡提出了“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红色旅游+绿色产业”的整体工作思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点燃了红色引擎,锚定“一核”“两线”“两廊”“三中心”“四片区”发展蓝图,围绕乡村道路+红色旅游+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打造42公里乡村产业环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