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润心田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2 13: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18日,空军工程大学“砺刃-2024·延安”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演练二旅积极探索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推动党史学习和红色教育不断走深走实,让学员们在红色旅程中追寻先辈足迹,在实地调研中感受时代变迁,在创新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一本鲜活的红色教科书

在前往延安的路上,“红色移动思政课堂”拉开帷幕。一节红色车厢,就是一座“行走的学校”、一间“移动的课堂”。

课堂上,教导员戚文给学员们开展《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主题教学,面对学员关于“延安精神是怎样形成的?”“延安精神的魅力究竟在哪?”等一系列问题,戚教导员结合党的发展历程对延安精神做出了详细介绍,帮助学员深刻了解历久弥坚的延安精神。“我希望大家能在此次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深刻感受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努力把延安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好。”

一座永存的红色基因库

杨家岭革命旧址纪念馆的序厅里,纪念铜像气势恢宏;天窗上,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大厅内明光烁亮,尽显蓬勃朝气。在馆内,学员们回望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探寻初心使命。

2021件珍贵文物、900百余幅照片、40余项科技多媒体展示、 29处红色教育空间和30个红色故事,完整生动地再现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和陕北13年的革命实践,让纪念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和延安精神传承的生动课堂。“我愿意一直守护杨家岭旧址,传递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火种。守好这笔精神财富,将这段故事一直讲下去,将这段应该永远被人们铭记的历史和精神传承下去。”讲解员说道。

一条坚定的红色赓续路

宝塔山目睹过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的光辉路程,聆听过抗战胜利的喧天锣鼓,目送过雄师渡江的百舸争流。“之前从课本里认识的宝塔山,现在就像灯塔一样矗立在我眼前。和窑洞前意气风发的毛主席、打着绑腿戴着八角帽的红军战士一样,我好像也成为了红色电影中的一部分。”学员牛建硕的演讲触动心弦,观众席中掌声雷动。

宝塔名山誉神州,延安精神传千秋。望塔思源,登塔寻根,在这里,学员们嘹亮的红歌声环绕整座宝塔山。登上宝塔凭栏远望,身着新时代盛装的延安尽收眼底,山脚的城市与远处的村落共同绘出一幅陕北“好江南”的美丽画卷。

一段青春的红色新征途

梁家河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学员李荪荣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当年的贫困村庄一去不复返了,梁家河的乡亲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以后的军校生活中,我一定常感常思,磨砺打赢本领,以奋进姿态奔跑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

图为参观张思德广场

图为参观枣园

(图片由廖文浩 彭振轩 雷因驰 黄敬博 孙骁儒 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