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绿荫遍野,新野大地处处焕发生机。
施庵镇大营村内,柏油道路干净平坦,繁花似锦向阳绽放,乡村文化大院内一场场村委组织、群众自发的文艺表演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舒心事。这种生活,曾是省级贫困村的大营村村民们做梦也没想到。
新甸铺镇津湾村支部书记王玉森带领全村在荒滩上种起了桃树,让昔日的荒滩变为了坐拥万亩桃园,年产鲜桃万吨的“金滩”。这种改变,30年前初到村里任职的王玉森绝对没想到。
上庄乡山坡村借力“赏花经济”办起了“梨花节”,没想到让村里的柳坡蒸肉饭店生意火爆,常常一桌难求。人气旺了,消费火了,周边群众也搭上了文旅融合发展“顺风车”吃上了“生态饭”。
这一个个“没想到”的事,正是新野县探索实施“千万工程”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新野县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县的重要抓手,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合“平原新野”特色高位谋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出一批具有新野特色的和美乡村。
绘就振兴蓝图
新野县充分发挥“和美乡村”示范引领效应,推进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和实际乡情,该县自然资源部门对全县256个行政村按步骤分类编制村庄规划,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村庄特点,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规划方案注重村庄“颜值美”和“内涵美”共推进,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路、改水电、改房院等工程,打造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实现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互相促进转化、互相影响。
扮靓乡村颜值
“我们村虽然人口不足一百,但近年来在村民房前屋后栽种的各类树木却达1000多棵,通过荒地置换,村里还打造出了广场、小游园,在外人眼中,我们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诗和远方’。” 王集镇石羊岗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杨茜筠告诉记者。
石羊岗村的村间绿化是新野县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缩影。该县紧紧围绕“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总目标,强力推进以抓“六清”、治“六乱”为主的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打造“一村一落皆美景、举手投足系民生”的和美乡村,推动由“点上美”到“全域美”的新格局。
2023年以来,全县成功创建“美丽小镇”2个、“四美乡村”16个、“五美庭院”6579户,初步实现让群众“望得见蓝天、看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
夯实美丽根基
“去年制作了1000余万棒菌种,创收3000多万元,今年乡亲们干劲那叫一个足。”五星镇魏楼村的冰峰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冰峰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准备把规模提高到1500万棒,还能可提供几十个务工岗位就业。
小小蘑菇,如今成了当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投入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来,有力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发展。
建设和美乡村,农民增收致富是核心。新野县按照“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原则,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乡村建设对出发点和着力点,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该县每年举办桃花郁金香节、板面文化节、纺织服装博览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已享誉省内外,培育的新甸铺镇津湾桃、城郊乡袁庄村蔬菜、前高庙乡龙潭村黄酒、歪子镇的科尔沁肉牛等品牌产业,既带动了农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牢固财力支撑。(图片/杜明 王凯 齐军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