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举办国际博物馆日系列主题活动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0 12: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4年5月18日,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博物馆的“初心”和重要职能,更加突出博物馆的专业特性。值此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开封市各博物馆各呈异彩,通过多种形式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向观众展示博物馆在教育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参加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河南主会场活动

5月18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河南主会场活动在内乡县衙博物馆启动。主会场活动中,省文物局对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推介项目和“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优秀展览项目颁发荣誉证书。

开封市博物馆“天下首府——北宋开封府特展”获2023年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奖;开封市博物馆“相逢时节——民俗版画展”、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泡桐情怀展”获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优秀展览奖。

启动仪式后,省文物局召开“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座谈会,全省博物馆代表参加座谈,共同探讨交流博物馆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经验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开封市博物馆馆长葛奇峰以“适应新形势 谋划新发展”为题做重点发言。

此外,来自开封市的开封市博物馆、常明古灯博物馆、弋古堂博物馆的9本博物馆学术著作亮相河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和研究成果展现场,向社会公众展示开封市各类博物馆发展成果。

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结对共建

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5月16日上午,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举办了全市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结对共建签约仪式。开封市博物馆分别与开封市电子显微镜博物馆、19家非国有博物馆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

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国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他强调,结对共建活动对于推动我市博物馆行业发展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坚定信念、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各参会博物馆做表态发言,并表示将从资源共享、展览互鉴、教育互动、品牌互塑几个方面着重发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不断探索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合力推动开封市博物馆事业发展。

深入挖掘藏品价值内涵,充分发挥博物馆“大学校”作用

开封市博物馆举办“解·构北宋东京城”专题讲解活动,向观众详细介绍“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北宋东京城。

《河南日报》联合开封市博物馆等五家场馆,做了名为“跟随甲骨文 赴一场中原博物馆之旅”主题的甲骨文文物专访,开封市博物馆保管部负责同志,通过纸质媒体平台,向观众讲述了古老文字的故事。

开封市博物馆同步推出博物馆三大品牌活动(课程)——探秘水运仪象台、解·构北宋东京城和博物馆进校园。数字科技充当了此次活动的“桥梁”。3D打印技术,让孩子们游刃有余地把北宋东京城“舒展”在“地图”上;对于“探险”有兴趣的孩子,则登上水运仪象台,仰望一千年的星空,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适逢开封市博物馆第三十六期馆长讲解日、专家鉴赏日。开封市博物馆副研究员吴岳,在今天为观众带来了北宋音律——大晟编钟的故事。讲好文物故事、让历史说话,让更多人走进并爱上博物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开封市弋古堂文房博物馆在开封市刘青霞故居纪念馆精品展厅展出著名书法家李逸野先生、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孟会祥、开封市书协副主席刘兆英等书画扇面精品,展览时长为2024年5月18日——2024年6月18日。

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开封市刘青故居纪念馆向公众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并组织志愿者在纪念馆内和周边社区开展文物法规宣传活动。

兰考刘岘纪念馆在人民广场采取制作展板、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材料、组织互动体验等方式,宣传刘岘的生平与作品,鼓励和动员更多群众走进纪念馆,进一步充分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北宋官瓷和宋韵书画博物馆走进开封市历史文化名街——书店街,向来往行人宣传展示官瓷文化、书画文化。

一系列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向公众阐释了文化教育功能与人文社会的发展关系,打造独特的开封文化魅力,并使广大游客及城市居民更深入了解了文物知识,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共同守护文物安全。

创新宣传方式、开展云直播活动,促进文化惠民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封市博物馆参与央视频、文博圈、微博文博、大象新闻、贝壳文化、爱奇艺随刻、百姓文化云等多家平台联合推出的“繁星100博物馆系列直播”活动,共开展四场主题直播,向线上观众推介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八朝华章 千载京华—开封古代历史文化展》,准确、全面、形象地展示灿烂悠久的开封古代文明发展史。

开封市博物馆、菊城报道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旗下APP——视界,推出“博物馆里有什么”龙年说龙专题短视频推介活动。战国龙形玉佩、春秋蟠龙纹铜盘、清明黄彩缂金龙棉袍……这几“条”龙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全部被推上了视界APP的精选池,让喜欢文物的朋友,大饱眼福。

黄河万古流淌,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明印记。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拥有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也是博物馆非常集中的区域,其中不乏荟萃国宝重器的知名博物馆。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由新黄河客户端联合各地市广电台策划发起了沿黄九省(区)国际博物馆日大型联动直播,带观众一睹黄河流域“小众博物馆的大趣味”。开封市常明古灯博物馆参加线上直播宣活活动。

民间文物收藏和鉴赏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封市博物馆延续传统,继续为广大民间文物收藏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面向公众开展公益文物鉴定、咨询等惠民活动。广大藏友踊跃参与,更有来自东北的文物收藏爱好者,带来珍藏,与馆内专家交流品鉴,现场气氛积极热烈。

此外,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开封市一些博物馆还将持续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开封市电子显微镜博物馆的研学课程《一探究“镜”》,带领观众了解光学相关知识、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历史、体验光学互动装置设备以及操作虚拟电镜等;开封市至善围棋博物馆将开展“弈”小见大——围棋知识进校园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开封市素花宋绣博物馆参加开封市非遗市集,向观众展示宋绣的发展历程、技艺特点和艺术价值;尉氏刘青霞故居举办尉氏县不可移动文物图片展及焦裕禄家风展;开封市大宋皮影博物馆举办皮影知识研学活动;杞县大同中学旧址孔子庙向公众免费开放;开封市德庄陶瓷博物馆等10家非国有博物馆联合走进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聚焦”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开封市各类博物馆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回应本届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展现了博物馆作为知识宝库和文化桥梁的独特魅力,使得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其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也被更多人所认识和重视。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携手各类教育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我市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合力托起开封文博更美好的明天。(图片/翟璐晓 肖娜)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