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县域经济排名2年前移15位 老河口市“一镇一业”加速跑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17 10: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近年来,老河口市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强镇,各镇之间又协同合作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23年,该市县域经济位列中部地区第67位,较2022年前移6位,较2021年前移15位,成为省里进位最多的县市。

“一镇一业”初见效

见到付道华时,她的胶鞋还带着泥。“正是黄桃、沙梨挂果期,每天都要来园子里转一圈。”她说。

在洪山嘴镇,付道华的胜华果蔬专业合作社名气大——自有种植面积500亩、带动周边10余个村种植面积6000余亩。“去年4两半的黄桃能卖到9块钱一个,6两的沙梨能卖到10元一个。今年订单已接了一摞。”她笑着说。

过去,洪山嘴镇曾面临发展难题:丘陵多,耕地少,没有拿得出手的产业。

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该镇重点发展果蔬种植,打造“农技中心+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出胜华、三春、豆叶黄等20余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黄桃、沙梨近2万亩,还建起水果分拣中心、水果交易中心和杨家堤“梨海涌雪”、苏家河“桃花浔”等景区。

老河口市既有以汉江为代表的河湖水系,也有以秦岭伏牛山为代表的山地丘陵,10个乡镇街道资源禀赋各不相同,也因地制宜培育不少特色产业——

仙人渡镇依托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循环经济;李楼镇与市高新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高新技术企业云集于此;袁冲乡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红色遗址,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

如今的老河口市,10个乡镇街道都有独具特色的主打产业,“一镇一业”发展态势初见成效。

突破区划寻求“最优解”

4月17日,在李楼镇襄阳驰鑫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长约800米的生产线只需10余名工人操作电脑就能正常运转。2023年,该公司年产200万台(套)汽车零部件,成为东风德纳、东风柳州等企业的供货商,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

眼前的热火朝天,缘自6年前的一次搬迁——

驰鑫机械最初成立于薛集镇,主要生产农用机械。随着企业不断发展,有意进军汽车零部件行业,原厂房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薛集镇很不舍,但全力支持;李楼镇很欢迎,努力做好三通一平、证照变更等要素保障服务。2018年,该公司顺利搬迁,新厂房占地面积137亩,投资2亿元引进全新生产线。

老河口市副市长付静忠表示,各乡镇已形成突破区划、协同合作的良好氛围,“遇到好企业、好项目,大家信息互通,让好企业、好项目真正落户到产业契合度高、要素配备全的地方。”

锻造“跨镇”产业链

4月22日,位于仙人渡镇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某铝合金公司内,通红的铝水被装入特种车,运往10公里外李楼镇的襄阳长源朗弘科技有限公司,用于铸造生产汽车零配件。后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铝渣,又会被顺博铝合金回收再利用。

该公司总经理方志斌介绍,合作始于2023年12月,截至目前交易量已突破2万吨。“我们的产品是他们的原材料,他们产生的废弃物又成了我们的原材料,双方共赢。”

“一镇一业”特色鲜明,但单打独斗,市场抗风险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这就需要乡镇街道之间锻造“跨镇”产业链,共同提升抗风险能力、竞争力和附加值。

洪山嘴镇是果蔬产业强镇,以此为基础发展乡村旅游;与之接壤的袁冲乡红色资源丰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都在打“旅游”牌,双方一拍即合,联手打造一条旅游精品线路——在“梨海涌雪”赏花,在“桃花浔”采摘,在“袁书堂烈士陵园”瞻仰,在“丹丘觅境”食宿。

2023年,该线路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余万元。

在老河口市,类似的“跨镇”产业链还有竹林桥镇和酂阳街道的畜牧养殖及食品加工、张集镇与薛集镇的现代渔业养殖等。

老河口市市长冯玉强说:“下一步,老河口市将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核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强镇,推动10个乡镇街道形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力争通过5年努力跻身中部地区五十强、全国百强。” (图片/赵峰 李雯艳)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