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北京5月16日电 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5月16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最高检和生态环境部在会上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生态环境执法协同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展现了检察机关与生态环境部门协同履职,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的成效。
本次发布典型案例11件,其中刑事公诉2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件,行政公益诉讼7件。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最高检有关负责人介绍,案例坚持生态优先、聚焦绿色发展、强化协同履职、注重高水平保护,聚焦危险废物、船舶污染等危害长江流域生态的重点领域问题,依法严惩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做实恢复性司法,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流域问题系统治理。
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有效推进环境污染问题综合治理。如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针对徐某海等12人非法倾倒固体废物危害长江航道安全、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同步追究违法行为人刑事责任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并追加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上海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为共同被告,连带赔偿生态修复费用、鉴定评估费用合计570万元。
长江流域环境污染治理涉及的区域范围广、监管环节复杂、监管部门多。本次发布的案例体现了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强化协同履职,深化落实线索移送、办案协作、专业支持、信息共享等机制,构建协同共治大保护格局。坚持从长江生态保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以个案办理推动流域问题的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如重庆市南岸区检察院针对长江干线无证经营的老旧码头长期未接收靠港船舶污染物的问题,通过磋商、公开听证等方式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应对建议,避免老旧码头被"一关了之",推动行政机关协同履职,实现辖区所有货运码头形成船舶污染物全流程闭环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