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野: 三个三工作法 让医院行走在田间地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14 16: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河南省新野县发挥信息化优势,建设“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县域医疗质量服务水平,打通服务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田间地头的看病会诊更加快捷省心,为县域群众看病就医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至目前,该县“行走的医院”在13家乡镇卫生院和100个村卫生室累计服务注册患者7082人,各类医技检查服务24625次,和北京、上海等大三甲医院远程协作救治病例数367例,乡镇和县医院远程协作救治病例数631例。

落实三个推进,快速启动实施。一是推进组织协调。新野县组建县政府、县卫健委两级“行走的医院”工作领导小组,多次赴北京争取“大病不出县——行走的医院”村卫生室一体化建设项目,获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立项,并给予3300万元的项目设备支持。县医共体总医院统一制定全县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明确项目实施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细化工作措施,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跑出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加速度”。二是推进阵地建设。将“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建设与县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五级远程诊疗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整合服务、平台、设备等资源,建立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为依托的六级“互联网医院”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医疗”模式,在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健康180”中心,基层群众通过呼叫0377—66551180或者公众号一键呼叫,中心实时响应,就近调度资源。三是推进培训考核。县医共体总医院召开“行走的医院”新野县全科医生助诊包发放暨培训会,围绕“行走的医院”操作技能、急诊急救和管理体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3期,让乡村医生熟练应用助诊包里的各种医疗设备,提高对常规病、多发病的诊断水平和紧急救治处理能力。根据培训考试考核结果,对符合条件的 100 名村医发放全科医生助诊包,并及时收集、汇总村医工作完成情况,及时沟通解决新问题,改善服务质量。

利用三个高端,转变医疗模式。一是利用高端网络,构建互联互通系统。借力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帮扶,基于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四个数据库,实现数字医共体与健康180项目、120应急指挥体系、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中医药服务系统、妇幼保健系统、疾控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纽带、上联国家、省市、下联乡村的六级远程诊疗服务体系,实现县域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便民惠民,高质量完成省卫健委明确的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任务,医疗服务可视化系统、调查统计监督系统在全国率先完成,获得河南省“数字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标兵单位”、“县级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先进单位”。县委书记赵红亮作为唯一县级代表,在全国卫生健康规划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新疆、湖北等60多个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前来新野观摩交流。二是利用高端设备,提高村医服务能力。为村医配备的“全科医生助诊包”,实现24项血液化验、11项尿液检验、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血脂、血压、血氧、血糖等检测,还有一个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的智能诊疗系统,带有远程专家门诊服务和全科综合检查功能,是名副其实的“行走的医院”。村医驾乘项目统一配置的电动自行车,把全科医生助诊包直接背进群众家里,进行疾病筛查,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身边,打通了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利用高端人才,满足群众就医愿望。帮扶项目为新野县每天免费提供100个北京、上海等地三甲医院专家门诊号源。县医院提前一周下发县级专家门诊排班表和三甲医院专家门诊排班表,每天安排专人在远程门诊室值班接诊,卫生院的医生和村医根据患者需求提前预约,通过医生工作站的远程门诊系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询问、诊断、解答。目前“行走的医院”远程门诊可挂的专家号涵盖神经内外科、心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综合科、血液肿瘤科、骨科、康复医学科、肾病科、心血管外科、儿科、心理咨询、老年科、全科医学等十余个常见病专业40多个科室。包括首都医科大学、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潞河医院等二十多个大医院专家坐诊,按照排班表在线应诊。

完善三项机制,确保高质高效。一是统一调度机制。新野县“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覆盖全县256个村。需要时,百姓通过呼叫“健康180”调度号码,通过调度中心实时响应,调配就近村医携带“行走的医院”助诊包进行上门入户的健康服务。乡村医生通过“行走的医院”的远程心电、远程超声、远程门诊与县人民医院进行实时数据上传,无缝连通,突遇急险情况可以由县人民医院远程视频指导乡村医生进行现场处理;由健康服务调度平台进行县乡村三级调度,实现全县范围内医疗服务三级联动,为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筑牢坚实基础。二是激励表彰机制。制定落实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绩效分配机制,充分体现远程医疗服务的劳动价值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将医务人员参与完成远程医疗服务工作,作为晋升上一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的一项条件,优先考虑。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争将“行走的医院”项目中乡村医生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等相关政策,以鼓励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隆重表彰全县数字医共体和健康180项目工作的先进集体6个和先进个人20人。三是宣传工作机制。加大区域内和社会面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行走的医院”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广而告之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新信息,引导百姓全新就医新模式,为顺利推进“行走的医院”建设应用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