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连日来,各级消防部门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的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科普宣教 多样亦多彩
“使用灭火器一定要站在上风方向,对准火源根部进行喷射。”5月8日,在恩施州来凤县三胡乡,当地消防部门借助当地乡镇赶集日,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消防大集市”活动。消防宣传人员在集市上摆起了“地摊”一边吆喝,一边向群众讲解如何应对火灾、洪涝灾害、雷雨冰雹、地震塌方等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吸引了不少群众围观学习。
5月8日下午,荆门市红旗小学100余名师生走进市消防科普教育馆“零距离”打卡,在互动体验区,孩子们在消防宣传员的引导下,带上VR眼镜进行火灾实景逃生体验。
在潜江、孝感、随州,消防部门走进中小学开展“5.12”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师生进行应急避险演练、课堂互动问答、实操体验和讲解各类救援装备等形式,指导学生们掌握在危险中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和紧急避险能力。
应急演练 大有“看头”
5月9日至11日,十堰市在举行灾害事故综合演练。演练围绕辖区典型灾害类型,设置建筑坍塌救援、有限空间(竖井)救援、危化品泄漏处置、山岳(绳索)救援、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三合一(门店民房)火灾扑救6种类型灾害事故24项演训科目。
同一时间,襄阳市消防救援支队集结了10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20辆消防车、5头搜救犬,在襄城区开展了救援实战演练。此次演练采取“全过程、全要素、全实战”模式,共设置了徒步行进、营地搭建、废墟搜救、水平顶撑救人、车辆坠桥救援、T型救援、向上和横向破拆操、斜下救援、狭小空间救援、向下破拆竖井救援等10个紧贴实战的演练科目,全面检验了队伍应对地震灾害救援综合作战能力。
近日,咸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8个队站120余名抗洪抢险救援队员,360余套(件)救援装备在咸宁梓山湖开展抗洪抢险拉动演练。演练开展了无人机侦察、被困人员转移、地质灾害点绳索救援、龙门吊救援、落水车辆事故救援、船舶火灾事故救援、失控客运船救援、拦截脱离油罐、失控船舶处置、城市排涝等科目。旨在全面检验队伍应对水域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联勤联动机制。
隐患整治 排查风险保平安
近日,孝感市消防救援支队应城大队深入四里棚街道办事处,为街道办工作人员、村(居)“两委干部”、社会单位负责人等共计80余人开展防灾减灾消防安全培训活动。理论培训完毕后,宣传员组织参训人员开展初期火灾扑救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参训人员掌握初期火灾的应急处置流程。
此外,咸宁消防聚焦城镇燃气、电动车充电等与群众生活密切领域,在防灾减灾周期间,派出7支“火焰蓝”宣教队带领28余名基层网格力量、消防志愿者队伍及派出所民警组成宣传队,严密排查城中村、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九小场所”等重点场所部位安全风险,落实网格化安全管控措施。活动期间,宜昌市的消防宣传员、网格员们纷纷对沿街商铺逐一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可视化宣传,通过“以案普法”典型案例,现场讲授火场逃生自救、灭火器的使用和初起火灾扑救等消防常识,帮助商户清理商铺中的可燃物,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张贴火灾案例警示海报1600余张,提醒商户注意用火用电安全,有效增强商户的自防自救意识。
各地消防部门将紧紧围绕宣传周主题,开展科普宣讲、“敲门入户”行动、应急演练、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主动避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图片/袁占彪 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