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倡导大力发展富硒农业,推动农村因硒致富。西安交通大学硒望未来团队响应号召,深入田间地头,用自己大学三年所学,为助力家乡发展振兴献上自己一份力!
传承西迁精神 “ 硒”望 点燃希望
来自安康的西安交通大学孙佳明同学传承西迁精神,于2020年9月到学校对口帮扶的平利县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孙佳明了解到当地富硒资源经济化程度低的问题,这成为了制约平利县发展的重要因素。
平利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然而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手段和技术支持,这些资源并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水稻达不到富硒标准,难以提高附加值啊。”东沙河村村干部罗书记无奈摇头。当地的水稻虽然品质优良,但由于无法达到富硒标准,导致其附加值难以提升,农民的收入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解决富硒难题 创新富硒方式
这一现状让孙佳明深感痛惜,激发了他为平利县富硒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在实践结束回去后,他立即联系研究富硒技术的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杨水云老师,着手组建了硒望未来团队,探索解决富硒难题的方法。
团队成员查找相关富硒方式资料,发现现阶段富硒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硒肥,而无机硒肥具有食物中毒风险,有机硒肥成分复杂、效果不稳定,均不是良好的硒肥选择,而且这样的硒肥往往造价较高、使用期短,不适用于农业生产。基于此,团队成员在杨水云、张博等多位老师的帮助下,利用微生物技术,历时3年,筛选出粒径小,均一性好,稳定性高的纳米硒营养液稳定剂,可将纳米硒货架期延长至两年以上。
经过多次大田试验,纳米硒富硒液效果得到有效验证。硒望未来团队重回平利县东沙河村,帮助当地实现大米真富硒。累计切实帮助平利县4000余户农民实现农作物富硒,让村民年收入增加约50%,获得平利县政府高度认可。2024年3月,团队还联合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和石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举办了富硒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暨喷施硒肥试验示范现场会。硒望未来团队用自己所学,研发出的纳米硒富硒液真正解决了当地的富硒难题,为家乡乡村振兴献上自己一份力!
打造富硒公司 助力富硒振兴
基于项目研发出的纳米硒富硒液,团队在安康本地打造了自己的富硒液公司。公司采用产研销完备的商业运营模式,代工厂与下游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农民深度参与相关农产品加工过程,实现深度助农。不仅如此,硒望未来团队一直积极研发多种富硒农产品,推陈出新,将纳米硒推广到不同农作物当中。并且在政府资金支持下保证运营,公司将盈利所得利润部分用于助农补贴,实现企农共同富裕。
除此之外,为解决当地更多人的富硒难题与就业难题,团队开展了多种助农模式,如吸纳务工、定制富硒服务、回收富硒作物等,项目协助企业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间接带动青壮年返乡1000余人。平利县东沙河村村支书罗书记曾写信表达感谢,“对西安交大硒望未来团队对我们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表示深深感谢。未来我们将扩大富硒面积,继续合作。”西安交通大学平利县对口帮扶负责人、平利县副县长边浩也表示:“硒望未来团队探索解决富硒难题的方法,与平利县等众多农业合作社合作,多种作物富硒效果显著。”在一声声致谢与认可中,团队成员们也意识到自己的成果可以真正造福一方人民,实现一方土地的乡村振兴!
项目也得到专家们的广泛认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正斌说到:“项目成功解决农业富硒痛点问题,储存时间远超一般产品,有广阔应用前景。”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唐德剑也表达了对本项目的高度认可:“对安康地区富硒产业链的延伸和补全以及全国缺硒地区发展富硒产业起到了很大作用,对当地农户将高质量的、标准化的富硒产品推向市场有很大帮助。该团队项目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项目成员会赓续精神血脉,凝聚青年力量,继续扎根西部,为富硒产业振兴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