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一局加快恢复房山河道水毁工程修复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06 15:1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06 15: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走进中建一局华北公司承建的房山水毁修复工程四工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各种大型机械设备轰鸣声此起彼伏,施工人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筑堤、石笼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作业,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房山水毁修复工程四工区包含三条河道岸坡修复(拒马河、南泉水河、北泉水河)及十渡镇管网修复,涉及4个乡镇、流域面积4905平方公里、修复河道总长7.7公里、修复岸坡及挡墙11.5公里、修复道路2.5公里。2023年9月,项目团队进驻房山,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争分夺秒加快恢复重建,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投入机械100余台、人力500余人,截至目前,修复河道沟道3.7公里,修复岸坡及挡墙8公里,修复道路0.5公里。

加快施工进度 快速推进项目建设

拒马河为北京市五大水系之一,据传说,拒马河过去水大流急,如巨马奔腾,故此得名“巨马”。拒马河施工范围长度24.28公里,共12个水毁点位,总修复长度约10.4公里,主要为河道岸坡塌方修复及巡河路修复,是项目工程量最大的一条河。施工范围极长,点位多、工期紧、任务重,项目团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工期规划方案,紧盯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任务,倒排节点计划,多点位开工,最高峰时全线划为8个工点分区施工,快马加鞭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成立张松楠党员突击队、刘硕青年突击队,克服地形复杂、道路受限等不利因素,在施工现场助力施工管控、全面统筹各项工序衔接、合理调配各工作面等工作,在项目履约、创新攻坚和急重任务中,挺膺担当,矢志建功,用实干实绩实效,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现场资源再利用 技术引领创效

项目始终坚持技术先行,技术引领的原则,在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的投入,将河道治理费用切实用在“刀刃”上。

拒马河河道护坡做法为双层铅丝石笼及面层混凝土,项目队针对铅丝石笼护坡做法进行了优化,节能环保,简化施工程序,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柔性和刚性相结合提高了河道整体抗洪标准。另外本项目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填筑材料及石块就近开采河底料,经筛选冲洗后用于实体工程,节约国家资源,降低了施工成本。

项目团队针对现状复杂的施工环境,攻坚克难,开拓思路,提前策划,精益求精,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共编制施工方案45余份,为项目顺利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严控工程质量 筑牢防汛安全堤

项目严把质量关,坚守安全底线,严格遵守水利工程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严抓质量管理,从源头抓起,对每一道工序严格执行“三检制”制度,严把质量关、安全关,所有材料进场前均要求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进场使用。每日进行质量巡查,加强现场质量控制,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整改,确定整改时限,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项目对涉及的特殊作业,提前制定作业方案,严格落实现场安全措施,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和安全管控。强化进度管理,落实“保安全、提质量、推进度”管理目标,以安全隐患排查清单为抓手,开展日常安全巡查、每周三方联合检查、每月项目经理带队安全检查及各类专项检查等工作。(图片由王梓宇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