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力协契让“静音车厢”里只剩“文明之声”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4-28 11: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12月24日,高铁“静音车厢”试点推行。2024年1月20日起,提供静音车厢服务的动车组列车又新增了35列,涉及京沪、京广、京哈、沪昆、西成等多条高铁线路。(央广网)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社会生活节奏日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常年生活“在路上”,这也使得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乘车体验,“静音车厢”应运而生。

“静音车厢”是呼应民众多样化需求的便民之举。正所谓“人民有期盼、铁路有回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出行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静音车厢”的设立,正是铁路部门对出行旅客不同需求的积极回应。它为那些渴望在旅途中享受安静与宁静的人提供了一个专属空间,让他们能够远离喧嚣,放松身心,更好地休息或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这一举措体现了公共服务的人性化理念,彰显了对民众权益的尊重。它不仅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特殊需求,也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静音车厢”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尊重与和谐,这种良好的氛围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人。

“静音车厢”是公共交通服务的一次创新进步。“静音车厢”是对乘客需求的精准回应,也是对公共交通服务理念的一次革新。通过营造特定的环境,鼓励乘客相互尊重、保持安静,促进了公共交通文明的提升。同时,“静音车厢”的推行也展现了公共交通部门与时俱进的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精神。这种创新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还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进步。可以说,“静音车厢”的出现是公共交通服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在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的同时,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公共交通服务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美好前景。

“静音车厢”是人们相互理解的文明空间。“静音车厢”的问世无疑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支持,但也有网友质疑“静音车厢”车厢是否只对遵守规则的人有效?就算大家都有保持安静的主观意识,但难免会有一些“不期而至”的声音出现,比如在安静入眠后的鼻鼾声或是已经静音的手机却突然响起的提示音等。其实笔者看来,所谓的“静音车厢”并不是声音的“禁区”,而是希望旅客在车厢内有意识地自觉保持安静。而对于不同旅客素质的提升也并非一蹴而就,对于偶尔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我们不妨多一分理解和宽容。但希望铁路部门加强宣传和管理,确保“静音车厢”的规定得到有效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让“静音车厢”成为旅客们共享文明美好旅途的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这是长久性、持续性的精神信仰。而“静音车厢”也不仅仅代表着一个空间,并不是除了“静音车厢”外,在其他车厢或是其他公共场所就能随意吵闹喧哗,所谓的“静音”应该是自我约束,人人秉持文明出行的理念,将文明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相关部门不断在完善设施、优化服务、加强引导、精细管理的方面下功夫。相信我们通力协作,若干年后的中国高铁将不用再特意设置“静音车厢”,四处皆为“静音车厢”。(成都客运段:邱添、 西昌车务段:余培胤)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