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在古街巷里体验“原味”扬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4-23 15:5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4-23 15: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22日,扬州冬荣园小剧场,杖头木偶戏正在上演。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4月22日,扬州冬荣园小剧场,评话表演。该剧场定期演出评话、扬剧、弹词、清曲等非遗节目。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中国日报4月23日电(记者 姜东)江苏扬州地处江河交汇之地。其中,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历史城区完整保护,是扬州运河沿线最具烟火气之地,分布着大小传统街巷500多条,仍有8.5万原住民。原住民,是历史文化街区的灵魂。扬州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实践中,根据建筑完损程度进行适当修缮整治,提升、改善基础设施,通过“住得好”让老居民“留得下”。

4月22日,扬州仁丰里的永乐琴坊中,古琴老师高廷鑫在弹奏《梅花三弄》。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4月22日,曾担任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主任的扬州文博专家顾风(中)在回顾大运河成功申遗之路。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2500多年的建城史,为扬州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存。“烟花三月下扬州”,古往今来令无数人心生向往。1957年,扬州便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为古城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数十年历经五轮修规,始终坚持“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2017年,《扬州古城保护条例》出台,保护古城成为“城市意志”。一街一策、一片一方,扬州在古城保护更新中“量体裁衣”制定方案,走出了各美其美的“焕新”路径。

4月22日,远眺扬州城最具代表性历史老街——扬州东关街。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4月22日,在扬州东关街,扬州玉雕艺人在琢玉。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4月22日,游客在扬州东关街拍照留念。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4月22日,观众在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参观。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