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社会和谐之韵 镌刻人文素养之章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4-23 10: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清明节假期,不少人选择外出踏青、旅游。一些地方发布倡议:避免野外用火、爱护公共物品、践行“光盘行动”……字里行间,都提示着文明出行的重要性。《人民日报》

伴随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文明出行犹如琴瑟和鸣中的雅韵,深入人心,逐渐成为丈量社会风尚、衡量民众德行的一把度量衡。“言必信,行必果 ”,每一位行走于天地间的旅者,皆应以文明为舟,承载内心的道德律令,让文明之举如同春风拂柳,内蕴于心,外展于行,映照出社会公共空间的和谐之美。

车水马龙织礼仪,文明出行绘城徽。在繁华喧嚣的街巷路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与川流不息的车流共绘出一幅时代宏图。而在这繁复的画面中,文明出行犹如金丝银线,串联起无数颗守序之心,勾勒出一幅社会伦理与人文关怀相互交织的优美图景,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礼仪之美。无论是排队候车时的静默从容,抑或是驾车行驶中的宽容礼让,甚至是步行穿越斑马线时的适时驻足,都是文明出行的生动注脚。为此,我们每一位市民都应化身为文明出行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借由一次次的“小步前行”累积成“千里之路”,以“温润如玉”的气质践行“君子之道”,让礼让与尊重的点滴星光汇聚成璀璨星河,照耀前进之路。

月牙泉边柳色新,千岩万壑映人心。伴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百花齐放,诸多旅游景区以其匠心独运的设施完善、温馨细致的服务优化、精准到位的管理策略,让每处景点成为弘扬社会公德、传播文明风尚的独特载体。如故宫博物院增设的无障碍通道和电子地图导航系统,赋予了残障人士和老年游客平等欣赏美景的权利;西湖景区遵循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原则,实施预约管理制度,引导游客科学规划行程,使游历更为从容自在;黄山风景区改进索道设施,提高运载效率,减少游客排队等候时间。众多景区以实际行动,响应时代号召,点燃了人们对美好旅游生活的向往,让每一次旅行都成为涤荡心灵、传承文明的诗意之旅。

铁轨诗行纵复横,文明旅路镌华章。铁路作为交通动脉的执笔者,秉持着“以人为本、德法并举”的理念,宛如磨砺青锋,镌刻出一幅幅秩序井然、和谐美好的出行画面。针对火车旅行中霸座、吸烟、大声喧哗等各种不文明现象,铁路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乘车秩序,保障乘客权益,确保人人平等享受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同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推出包括“静音车厢”“母婴哺乳室”等人性化设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体现了公共服务的人文温度。铁路部门挥洒智慧与汗水,以法规为尺、人文为墨、创新为彩,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文明出行图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让我们秉承古训,砥砺前行,在每一段行程中诠释文明的力量,用实践的笔触勾勒出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让文明出行的旋律悠扬在华夏大地,铸就中华民族的新时代辉煌。(余博文)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