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峡:“千万工程”下的乡村蝶变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4-19 10: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站在白龙村的最高点,放眼望去,一条乡间道路安静地躺在群山怀抱中,平整的田地和错落有致的房屋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生态优、产业旺、环境美的乡村振兴画卷。

白龙村是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重阳镇的一个小山村,群山环绕,地处偏远,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更是无数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离不开对“千万工程”经验的探索与运用。

塑生态之“形”,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沿着环湖公路阔步前行,穿过一座白龙桥,就到了白龙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干净的柏油路,生机盎然的绿植,到处干净整洁,一派崭新的气象。

“你看看我们村里现在多美,到处干干净净的,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村民们对白龙村的环境赞不绝口。

近年来,白龙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清理垃圾污水、拆除乱搭乱建、房前屋后绿化美化等入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充分利用村庄边角地块、闲置区域等碎片化资源,将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融入微景观建设,打造村民休闲区,为乡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锻产业之“骨”,畅通乡村振兴“幸福大道”

眼下正值猕猴桃春季管护的关键时期,在白龙村猕猴桃种植基地,果农们正在藤架下忙碌地劳作,一派热闹的生产景象。“在这个生长阶段,猕猴桃抹芽、疏蕾、病害防治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点都不能马虎。”种植大户靳立轻正辗转在田间地头为果树“把脉问诊”。

产业振兴是推进“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白龙村将猕猴桃作为主导产业,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通过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村民发展猕猴桃产业,如今,该村的猕猴桃种植面积达600亩,产值突破520万元,300余人常年从事猕猴桃剪枝、疏果、采摘、运输等工作,产业+就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

在猕猴桃产业蒸蒸日上同时,白龙村依托重阳湖区位优势,谋划观赏菊花种植基地建设,将“文化+生态+民俗+康养”串点成线,全力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村,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就是要通过多种产业发展,不断夯实振兴根基。”白龙村党支部书记郑金良说。

筑文明之“魂”,培植乡村振兴精神土壤

“现在七组新修建了广场,大家休闲娱乐的空间越来越宽敞,我们广场舞队伍也越来越庞大,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精气神儿。”白龙村妇女主任何红梅介绍,每逢重大节日,她都要组织村里的舞狮队、锣鼓队和广场舞队出来“亮相”,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每个周末,白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成了欢乐的海洋,村民们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你方唱罢我方唱,戏曲、歌舞轮番上演,在潜移默化中把文明新风传播到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深厚的文明滋养。

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白龙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接下来,重阳镇将继续聚焦“民之所盼”,积极创新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图片/刘剑飞、陈浩、金源)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