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的“生意经”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4-18 16: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热词,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广袤原野,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中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高铁技术的前沿。当前正在建设的沪苏湖高铁是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正向“新”而行,向“高”而攀,不断积蓄迸发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

落好科技创新之“棋”,激活“新质引擎”。交通重塑空间,空间重塑时间。沪苏湖高铁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其于2020年6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在建设中,这条大动脉面临着大量的“中梗阻”“拦路虎”。然而,任何挑战都挡不住高铁建设者的脚步。他们向“新”而行,向“险”而进。在由苏入沪段,创新采用“水中造陆”施工方案,在松江枢纽段,采用“采用浮吊支架法”,在困局中破局,在寒冰中破冰,技术创新成为推动沪苏湖高铁建设的“关键变量”。预计运营后,这条大动脉将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落好产业升级之“棋”,开辟“新质赛道”。“路一通,生意来”!沪苏湖高铁全长163.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沿途共设8座车站。发展新质生产力,方向是产业升级,核心是路通。只有打通关节,才能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使之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只有连接路网,才能推进做好谋篇布局,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形成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只有加速互动,才能帮助企业结对子、找路子、想法子,将“内在潜力”转化为发展的“硬核实力”助推企业发展驶入前所未有的“新质赛道”。

落好畅通循环之“棋”,注入“新质动能”。“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只有让高铁成环,才能让高质量发展“环环相扣”。在全线6座新建站中,上海松江站将呈现崭新的客货兼容复式枢纽,将进一步放大高铁效应,通过“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把长三角的新能源汽车、高端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运往东南亚地区,以“高铁动能”,不断深化多边区域开放合作,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新质动能”。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俯瞰长三角,高速交通网纵横捭阖,沪苏湖高铁的建成,再次大幅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将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强劲驱动力。铁路人也将坚定发展信心,强化责任担当,以高铁的“新质战斗力”“创新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程家荣 黄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