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局:农机农艺“双融合” 产业振兴“加速度”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4-18 10: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万物生,春意浓,春耕备耕正当时。3月21日,身处武陵秦巴山区腹地的湖北鹤峰县迎来了一位在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院长贾卫东,深入烟叶生产一线,为鹤峰县烟叶生产农机农艺融合优化升级“把脉问诊”“传经送宝”。

“作为山区,鹤峰的确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这些‘山区小平原’让机械化作业成为可能,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我们要充分吸收借鉴大农业机械化作业成功经验,努力让烟叶生产机械化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面旗帜。”贾卫东边调研边交流。

机械化所行,现代化所向。鹤峰作为首批行业示范县,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抢抓机械化转型机遇,积极融入行业全力推进“烟叶生产机械化”发展大局,瞄准农机农艺“双融合”工作,加强农田、农服配套建设,为实现烟叶生产减工降本、赋能乡村振兴按下了“快捷键”。

烟叶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基础在农艺、关键在农机、支撑在农田、保障在农服。”鹤峰县局着眼自身优势,坚持强基固本,从全力打造“田成片、路相通”的宜机化作业环境为切入点进行全线发力。

“围绕烟田宜机化再造,我们重点从加大土地整理、加快机耕路建设、加强高标准烟田改造和开展土地流转四个方面进行发力。目前我县‘万担乡、千亩村’建设成效显著,百亩连片面积占总植烟面积的85%以上,规模化种植水平处于全州领先位置。”鹤峰县局农艺师舒照鹤边陪同调研边介绍鹤峰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推进情况。

近年来,鹤峰县局在苦练“内功”做好宜机烟田保障的同时,充分“借力”,依托“农工商、产学研”协同研发攻关,围绕农机适配性提升,从精准选机、改机、制机三个层面着手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从简易好用的育苗“播种神器”到小改小革成果“移栽打孔器”,从单一功能起垄机到单垄旋耕起垄覆膜一体机,从智慧云端“植保无人机”到残留地膜“回收器”,鹤峰县局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依靠创新驱动让“动力变革”在希望的田野上激情演绎的实践之路。

“最近几年,我们积极探索‘双减’农艺技术,并历经农业验证、工业验证和农机对接‘三重考验’,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目前,我县在整地、育苗、起垄、施肥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率均达到90%以上。”鹤峰县局主要负责人黄学阶表示。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我们烟农是直接受益人。”一同参加调研的烟农代表张祖贵一脸兴奋,“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机参与到烟叶生产中来,种烟亩均用工从40多个降到现在的20个左右了,我们明显感觉种烟轻松了,可以说,面朝黄土背朝天已经成为历史。”

依靠繁重劳力投入,让烟农累弯腰的传统种植方式成为历史,烟叶生产已经插上机械化“新引擎”,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跑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加速度”。

未来已来,变革已至。站在农业机械化研究领域前沿的贾卫东认为烟草行业的全程全面机械化还需“爬坡过坎”。“目前烟叶生产环节中费工费力的移栽和采收环节,机械化覆盖不能说是空白,但算得上薄弱,需要我们聚智聚力,协同攻关。”谈及未来发展方向,贾卫东同时认为,机械化作业率最高的机耕、起垄环节也需要更加智能、更加高效,要搭上数字化转型的“智慧列车”,才能更快更好融入农业强国建设大局。

方向已明,重在落实。行走在烟区的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和一心为农的烟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步履铿锵的“双向奔赴”共同加劲、共同努力。

机器轰鸣,是新时代的乐章;烟农欢笑,是新征程的图景。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引领下,鹤峰烟草人将精准“落笔”,用责任和担当写好农机农艺“双融合”这篇关乎产业减工降本、烟农增收致富的“大文章”,让烟叶产业以更强、更优、更好的姿态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新的生机和活力。(图片由解晓菲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