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慈利烟草:双叶共生“致富”芽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29 14: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图为采摘下的莓茶芽头

时隔两年,70岁的湖南省慈利县甘溪坪村村民邹奶奶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采摘莓茶的场景。那天她起了个大早,挎上竹篓赶到茶园,按照技术员教的方法,两根手指掐住莓茶树的芽头,轻轻一折,嫰芽与树枝分离,不一会儿,嫩绿的芽叶就盛满了手边的竹篓。

在莓茶产业基地工作一天,她挣了120元钱。邹奶奶掰着手指换算了一下,120 元差不多等于60个包谷棒子,或者60斤土豆。按照平常的光景,为了挣到120元钱,她差不多要在地里捯饬一个星期。

莓茶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顶部的嫩芽可用制茶,茶叶饮用口感甚佳,在消费市场上广受欢迎。甘溪坪村群山环抱,海拔较高,既可吸纳来自南面的和风细雨,又能挡住西北寒流的侵袭,山谷间的茶田有密林遮蔽、云雾缭绕,加上宜茶的土壤、温度、日照、雨水等,形成了一个有益于莓茶生长的独特环境。

2019年,甘溪坪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引入张家界莓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合作社合作共建。“最开始发动大伙儿种莓茶,一个个都在推辞,要么说没地,要么说不知道咋弄,我们便决定先试点种植10多亩。烟草公司驻村队伍过来后,又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免费发放莓茶苗。烟草公司还找了茶学方面的专家定期来村里指导,开设田间课堂,加上试种的第一期莓茶确实卖得不错,大家的疑虑慢慢打消。50亩、120亩、360亩、420亩……咱们的莓茶事业就这样发展起来了!”甘溪坪村党支部书记邹鹏飞说。

过去,甘溪坪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烤烟种植。由于烤烟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从事种植的大多是壮年男性劳力,产业帮扶作用有限。而莓茶产量高,采摘期长,且采摘相对轻松,逐渐成为村里妇女老人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都晓得兴烟赚钱,我们老了搞不起。现在来了专家带我们种莓茶,现在有收入了。我有两亩茶地,摘莓茶又轻松,像我们老人家又不累,从四月中旬到十月中旬,一年搞得一两万块钱。”说起现在的光景,邹奶奶很是欣慰。

图为茶农在莓茶园采茶

对于更多的村民而言,“烤烟+莓茶”正在成为他们增收的种植模式。“我家今年种了3亩莓茶、30亩烤烟,加起来收入在20万左右,靠我们两口子基本上侍弄得过来。以前我们种的是‘大金叶子’,现在又有了‘小金叶子’,只要勤劳肯干,发家致富不是问题。”村民老刘如今是“烟农”又是“茶农”,谈起未来的发展,他信心满满。

种植“大金叶子”,甘溪坪村烟农2023年户均收入达到10万余元,同比增收在3万元以上;依靠“小金叶子”,2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全村100多户年收入得到不同程度增加,妇女、老人等“弱劳动力”从此也有了合适的发展之路。

“接下来,我们将以产业振兴乡村为目标,完善莓茶‘产、销、游’一体化产业链,积极与市场对接,进一步拓宽销路,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贡献。同时通过打造‘莓茶体验园’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打卡,将莓茶产业真正打造为甘溪坪村的‘绿色名片’!”

说这话的时候,书记邹鹏飞为在场每个人泡了一杯莓茶。山泉水配上覆满白霜的茶叶,下茶、缓缓注入,眼观片片蜷曲的茶叶在水中渐渐舒展开来,一抹亮亮的茶香拂过鼻尖,勾起关于春的画面。轻啜着回甘清甜的茶水,眺望前方,此时冬日正暖,远山近峦相互辉映,微风将绿色的消息捎送到远山间和田间,也送到了耕作着的每一位农人的心间。

(图片由万里晴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