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抢农时、备春耕、强服务 育出春耕好“苗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27 16: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正值春耕好时节,连日来,德安县抢农时、备春耕、强服务,通过系统谋划推进、加大奖补力度、耕地抛荒治理等有效措施,稳定粮食生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目前仓库内农资备货品类齐全,已储备尿素400吨,45%复合肥1800吨;种子储备7.6万斤,其中早稻种子3万斤,中稻种子3.6万斤;农药折纯160吨,完全满足春季农业生产需求。市场销售反馈良好,我们仓库也一直陆续补货。”县供销社农资管理员周华宝表示,会在农资货源品质、丰富品质、供应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

(农技指导)

每年的2-3月,蒲亭镇农机基地的吴金红就忙着对农机进行检查、调试,更换易损件、机油滤芯、螺丝,确保每台机器下田工作。

“现在我们这里每天有4台轮拖进行土地翻耕,每天大概能翻400多亩地,缩减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能更好地保障春耕工作的开展。”德安县磨溪乡种粮户黄小平正在对今年承包的7000多亩农田进行翻耕。

谈及种植再生稻,蒲亭镇种粮户张泰荣说道:“我已经种了六个年头了,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增产将近一成,今年更有信心!已经买了50吨肥料育秧,准备扩大规模,预计种700亩。”

(磨溪乡农事服务中心水稻育秧基地开展早稻育秧)

“我们从今年3月初开始育苗,到现在已经育了2万盘,可以提供700亩稻田插秧,目前还有两千斤种子正在等待育秧。”磨溪乡种粮大户黄小平表示,今年计划育苗6万盘,育出的秧苗可供2000亩地使用。

农资仓库储备货足、质优价稳;农机经过检修,整出平整的田垄;村民们整平秧床、播种浇水、覆盖薄膜;农资市场监管、农技技术指导、惠农政策补助落实形成春耕闭环……

开春以来,德安县紧抓部署,按照“保面积、优结构、攻单产、提效益”的目标,建立县乡村三级粮食面积落实工作台账,确保全年落实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20.1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43亿斤以上,其中早稻面积0.6万亩、大豆面积0.4万亩、油料面积8.3万亩。

加大奖补力度。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积极引导种粮大户为周边农户提供专业化、机械化服务,持续加强农资保障,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对于种植早稻的主体,机插、抛秧、移栽每亩补助标准150元,直播每亩补助标准50元,待后期核实完早稻种植面积后立即下发补贴资金,着力提振农户种粮积极性,让粮农吃上“定心丸”。

(吴山镇心怡甲鱼农场正在投放甲鱼苗开启“水上春耕”)

稳定粮食生产。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以区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确保春播前完成1.4万亩在建高标准农田主体工程建设,稳步提升规模化种植水稻。根据2023年度撂荒耕地摸底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引导解决抛荒地不能种、不易种的问题。在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用于粮食生产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宜粮则粮,宜特则特,统筹推进撂荒地整治。

坚持示范引领。整合“土专家”“田秀才”人才资源,组建县、乡、村三级农技指导组,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开展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技术服务32人(次),检查农资市场经营主体门店11家;启动农事服务中心集中育秧设施建设,推进粮食产业全程机械化,加快水稻机播、机抛、机插、机防、机烘等农业化集成技术运用;在高塘乡、邹桥乡等地创建省、市科技特派团示范基地8个,科技特派团工作站4个。通过示范引领、模式复制,先后在马铃薯轻简栽培、化肥减量化技术应用、蛋鸡安全养殖、金樱子标准化种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方面不断示范推广成果。目前,已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项,授权专利10余件。(图片/张盼盼)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