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青”为不停步 绘就振兴“烟”火色

“青”力“青”为不停步 绘就振兴“烟”火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3-27 13: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坐落在武陵山脉腹地的慈利县江垭镇,曾是湘西北地区政治、交流、商贸、文化重镇。受多重因素影响,发展一度滞后。近年来,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一群80、90后烟叶技术员扎根当地,用足迹丈量烟田、将目光聚焦烟农、以用心换来真心,通过“脚力、眼力、脑力”三力,不断提升服务烟农能力,助推烟叶高质量发展。一片片黄金叶点缀在远山间和田间,一个个增收致富的例子共同缔造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神话。

“稳”脚力 丈量民情

“这片山我跑了十几年,每一条小路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一位烟农都是朋友,每次下队入户都像回家一样。”江垭烟站烟叶技术员小唐说,我们烟叶技术员做的就是基层工作,就是要多下到田间地头,我多往山上跑一趟,烟农就能少去山下跑一次。

这名80后技术员大学已毕业便从事烟叶工作,至今已驻扎基层烟站十来年。江垭烟叶生产收购站辖区烟农两百多户,由于地处山区,各村之间过于分散,入户走访耗时长,难度大,但这些困难都挡不住有着“铁脚板”的技术员们,他们在烟田的小道上与烟户家中日复一日地反复游走,掏心掏肺地与烟农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不厌其烦地宣传相关政策,为助农增收出好招、谋良策。通过“屋场会”“金烟夜校”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宣传育苗、移栽、烘烤、分级等专业知识,普及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激发烟农们的种烟热情。春夏秋冬,时序更替,他们上山下乡、走村串户,带着自己的真心实意一步一步走进烟农的心中,又用实际行动大踏步带领烟农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在过去一年,江垭单元站落实种植面积12785亩,涉及4个站点、11个乡镇、353户烟农,共收购烟叶30008担,产值突破5400万元。

“练”眼力 找准症结

“要能真正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烟农才会相信你”,这是江垭烟叶生产收购站的技术员小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烟叶技术员,她已经在基层烟站工作8年时间。为了帮助烟农解决生产问题、种好烟,白天她在烟田里查看烟株长势,与烟农交流经验,晚上她刻苦学习烟叶生产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学习不仅让她尽快融入了工作,更让她第一时间发现烟叶种植可能存在的问题,未雨绸缪,及时做好预防措施,精准操作、尽力减少生产损失。在烟叶生产指导中,她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不厌其烦的耐心,展示出女性技术员耀眼的光芒。

“小申,我这房烟准备进烤房烘烤了,你今天有空过来帮我看看吗?”烟农老刘说到。老刘是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烟农,以前烘烤时不愿接受技术员的指导,只相信自己的土办法。但由于去年长时间高温烘烤导致烟叶水分含量不足,眼瞅着土办法不管用了,损失了两房烟的老刘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联系了技术员小申,小申通过详细地询问、实地地查看,迅速确定了问题所在,并指导老刘顺利烘烤完剩下的烟叶,烘烤后烟叶的质量甚至还高于土法烘烤的烟叶。老刘的情况一传十十传百,附近的村里的老烟农都开始转变了观念。“往后,技术员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死经验不如活教材,对于有着科学生产经验、一眼就能找出问题的技术员们,烟农们充满了信任。

“活”脑力 创新发展

春节期间,在慈利县江垭镇莲坪村,村民们正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一台大型农机,还不时讨论着什么,另一台大型拖拉机正在烟田里穿梭作业 ,站在地头的小刘看着即将完成冬耕的烟田,高兴地说:“往年收烟结束后,由于缺乏人工,加上想休息一下,往往都是等到了来年春天才进行翻耕。但今年烟草公司出台了年底前翻耕完有补贴的政策,加上村里又积极联系了的专业化机械服务,冬耕省心又省力,我家20亩烟田的深翻工作只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

烟田冬耕是提高烟叶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现烟叶健康生长。为确保冬耕作业高效开展,慈利烟草认真采纳烟叶技术员们的意见建议,积极与县乡两级政府、村委沟通,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烟农”的服务模式,不仅主动联系引入专业化机械设备,更贴心出台翻耕补贴政策,引导烟农主动翻耕。与此同时,重点推进全市首个烟草学会服务站在江垭烟站成立,技术员们立足实际生产需求,积极开展“烟叶生产大田翻耕现场会”“育种培训会”“烟叶种植座谈会”等会议,解决烟农不想冬耕的思想问题,满足烟农的技术服务需求,深挖技术解惑、新型作业减负、烘烤增效等方面的技术红利,以创新之举拓宽烟农致富路,打通烟叶技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烟叶生产工作千头万绪,各种困难也层出不穷,但仍有无数技术员四季不停地行走在田间地头,春天,他们在春风中育苗,给烟农带去希望;夏天,他们在烈日中耕种,脚下沾满泥土;秋天,他们在烤房旁等候,与烟农同享秋收的喜悦;冬天,他们在寒风中翻耕,带着希望走向明年。烟叶人坚定不移、不计名利地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希望的溇澧大地,以一已之力奋力绘就高质烟叶助力乡村振兴的壮美黄金画卷。

(图片由史程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