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是一座位于赣南的千年古邑,苏区时期,伟人毛泽东登临会昌山,盛赞“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笔者听闻与会昌山仅一江之隔的西北街建起了戏剧小镇,成为县城全新的打卡点,迫不及待驱车前往一睹为快,但见三江六岸花红柳绿间捧出的戏剧小镇人头攒动,观文、赏景、看戏,好不热闹,闲谈间探得了小镇建设的许多故事。
兑现“民生清单”,护航小镇蝶变。
西北街,襟扼绵江、湘江、贡江三江,曾是县城最繁华的中心地段,但经过岁月更替,近年来成为了低矮破旧、居住环境落后的城市危房棚户区。走进街里的戏剧小镇,想不到现在已经大变了模样,枝繁叶茂的大榕树、灰瓦青砖的老房子、错落有致的新剧场、香气弥漫的小吃街,古老的西北街正蓄势焕新,古与今交织,东方的宁静与西方的现代相互辉映。“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非遗戏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被列入我们县民生项目清单,以‘戏剧文化高地、戏剧产业基地、戏剧生活社区’为定位,围绕‘看戏、学戏、演戏、出戏’四类业态,充分保留原有老县城街区风貌,才有了如今的‘特色戏剧镇、风景独好城’。”县主题教育办干部赖俊说。为护航项目推进,一批规划、文旅、园林等专业对口的党员干部主动出列、开足马力、攻坚克难,啃下了这个占地面积153.6亩、拆迁户数533户、征拆迁面积达11.2万㎡的“硬骨头”。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抢赶进度,成功完成了西北街戏剧体验区改造面积30000平方米,滨水戏剧旅游带改造20000平方米,上剧场改造10000平方米,以及17栋业态室内装饰装修和小镇内配套的园林景观、附属设施,确保了项目在戏剧小镇盛大开园前完工。数年磨一剑,小镇在年前不久盛大开业,并专门策划了会昌戏剧季和小镇环游记等系列活动。在小镇,不时听到游人的点赞,“想不到老街区变得这么漂亮,感觉比新城区还好哩。”
凝聚“乡贤力量”,共绘小镇蓝图。
山城因何与戏剧结缘?带着疑问来到“会剧场”,抬眼间一句话映入眼帘——“打开一扇朦胧的窗,从此不再是一棵没有根的树。”这是80年代赖声川与家乡亲人书信中的一句话。我忽然明白,或许就是这分难舍的乡情,为小城带来了一出好戏。这位被誉为亚洲舞台剧导演翘楚的台湾剧作家,祖籍会昌,创作了《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如梦之梦》等一批耳熟能详的剧目,从2015年起,他每年都带着剧作到会昌演出。近年来,会昌县大力实施‘岚山骐骥’人才引育工程,积极打好‘和君’‘乡贤’两大王牌,实施乡贤回流“一揽子”计划,目前已吸引了超百名乡贤回归、人才回巢,其中戏剧小镇的发起人赖声川、丁乃竺作为国家级人才刚性引进。目前,已有60位乡贤帮助家乡解决了38件民生实事,惠及群众超6000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带戏回乡逐步升级成为建设一座戏剧小镇,让家乡有戏、来老家看戏成为现实。穿过小镇,古色古香的匾额习俗博物馆与赖家老屋、大小剧场错落分布,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文艺气息与乡情味道恰到好处的交融。来到小镇的另一端,和声戏剧技术学院坐落其中,不少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排练戏剧节目,为假期的演出做准备。这所小镇与另一位杰出乡贤、和君集团董事长王明夫共同创办的大学,开设戏剧班,着眼为小镇乃至戏剧事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蓄势赋能。目前,和君职业学院已有在校生3800余名,培养的首批278名优秀技能人才已在海内外知名企业成功就业。
深耕“红色网格”,焕发小镇活力。
不知不觉夜幕已悄然降临,灯火下的古朴小镇,却不失繁华神秘。演出演艺、戏剧旅拍、主题民宿餐厅、艺术家工作室、夜游湘江……丰富多样而又别具一格的业态在夜晚更显热闹,可谓集观光度假、旅游消费、文化体验等于一体。“剧目轮番上演、游客纷至沓来,考验的是小镇的服务保障和接待能力,这个难度对于小镇不小吧?”“难度是真的不小,县里为我们选优配强了网格结对单位,由政府办带头开展社区结对共建,做优红色网格,实现阵地共享、活动共联、服务共促、难题共解,同时还打造了一支‘不走’的队伍。”西北街社区支部书记刘春莉说。为了提升小镇运营水平,会昌县在机关党员、社区党员中组建起一支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秩序维护、指引向导和表演团队服务等各环节工作,为外地游客提供专属服务。本次戏剧节,就有200余名党员志愿者上阵,展现了客家人的淳朴热情和小镇的运营水准,让119万游客游有所得。停步与沿途表演团队的一名同龄演员交流,更感受到小镇演艺场域的独特魅力,小城环境与戏剧生态的完美契合,“在客家小镇表演与在上海等大城市路演是两种不同的体验,这里的志愿者认真规范观剧者的行为及入场顺序,积极协助剧场发票,既让观众有良好的观影体验,也让痴迷表演的我们演出很过瘾。”
走出小镇,天色渐晚,会昌山薄雾环绕,山下江水悠悠,灯火绵绵,孩童们的笑声久久充盈在耳边,目及此景,更加期待会昌成为戏剧人才孕育成长的摇篮,期待此处明媚的山水大放光彩。
(供稿:会昌县 李岚、廖桂兴、刘沐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