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此前曾延期六个月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再次到期。目前,中美双方均未透露对《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后续安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二对记者表示,目前双方就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保持了沟通。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已有45年的历史,在当前中美双边关系的形势下,正受到美国国会内反对声音的影响。美国国务院方面则表示,正在就修改、延期和加强《美中科技合作协定》中的保护性条款进行谈判,但拒绝就协定到期后美方是否将对之再行延期进行确认。该协定无论是需要更新还是获得再次延期,都不会是一个轻易能做出的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即便历经周折,最后若能得到延期也值得庆幸。但如果这一协定真的就此废止,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当前,美国国会内部存在这样一种狭隘认知,即《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一份单方面惠及中国的协定。一些美国政客越来越担心,通过与美国的科技合作,中国的科技实力将日益增强,有可能危及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并由此认定这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一些议员们认为,对此最好的“自我保护”,就是废止《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将中国“拒之门外”。这种偏见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令他们完全忽视了中美科技协定的种种互利之处。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于1979年签署,成为中美双方在农业、能源、航空、医疗、环境、地球科学与工程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的框架性协定,促成了双方的互利合作,也推动了中美在教育与学术领域的广泛交流。毫无疑问,中国从《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中获益良多,但对美方而言也是同样如此。伴随着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科技实力快速发展,正如《自然》杂志本周一发布的社论所言,中美双方均已成为彼此“最大的科研合作伙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也表示,与中国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本次《自然》杂志的社论,题为《为什么说终止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危险的愚蠢行为?》。文章不失公允且遗憾地表示,当前,有关中美科技合作的所谓“风险论”甚嚣尘上,但有关合作益处的言论却少有人谈。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中美研究所主办的一场研讨会所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协议得不到续签,维持和支撑中美之间合作的互信必将受到影响”。就美方期望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各种领域,例如气候变化与公共卫生等而言,这样的互信十分关键。
近期,据报美国商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苏珊·克拉克将率一支由美国前政府官员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北京。在部分美国媒体看来,此次访问呈现了中美两国尝试改善关系的新迹象,而确保《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存续,无论是对这种种努力而言,还是对两国关系的整体改善而言,则都毫无疑问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2月29日社论
原标题:Congressional paranoia creates technical hitch that leaves sci-tech agreement in limbo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编译:涂恬 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