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推进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及物流降本,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2-27 11: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研究室 毕超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世界、征服世界的能力,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源泉,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和核心要素,它决定了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科技进步等方面。生产力的提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类福祉的关键。

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党中央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既部署“过河”的目标任务,提出要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又从战略全局高度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规律,精准解决“桥”和“船”问题,谋划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生产力发展的内涵要素和物质基础角度看,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基础,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紧扣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快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包括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新型前沿科技等重要要素。其中,以新式生产设备为代表的新型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支撑载体。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和重要内涵就是大规模发展、推广应用新型生产设备。没有大规模新型化的设备更新,经济体系中的设备日益折旧陈旧、不断落后淘汰,就不可能孕育和承载新质生产力。

设备更新一头连着制造业需求,一头接着经济供给侧的产能,影响着国民经济体系需求和供给的循环互动,关系着新质生产力的全生命周期。反映设备更新的经济指标是设备工器具购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增速为6.6%,大幅领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构成内容,设备更新是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的主要动力,发展空间很大,但占比还相对较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就要不断加大设备更新力度、扩大设备更新规模、提高设备工器具购置在投资中的占比。

要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趋势和规律,加快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举措,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出台针对性方案,积极稳妥推进设备更新,充分发挥设备更新对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夯实制造业根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要统筹设备存量增量,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优化设备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技术结构。要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积极开发应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发挥好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加强设备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配套,做到数实融合、软硬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各类生产设备的管理运营、生产经营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从源头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基。

从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过程和终极目标看,消费是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归宿,要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需求动能。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新质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的目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提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实现路径,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目标。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有利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变成现实,也从需求端形成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动能。要适应居民消费升级换代的趋势和需求,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更多惠及广大消费者,积极推动电子产品、家具家居、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引导高质量、智慧化的适销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建立健全废旧消费品回收利用体系,大力落实绿色理念,发展循环经济,使废旧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进而使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等科学先进理念。

从生产力发展的时空布局和动态循环看,物流体系是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网络支撑,要深刻理解物流体系事关新质生产力的要素流动组合、创新升级、循环联动等,抓紧推动物流体系降本增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保障支撑。

物流体系是整个实体经济的经络血脉,牵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制约着生产力发展的质态质效,影响着新质生产力的要素流动、组合优化、时空分布、循环联动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物流体系对新质生产力的网络支撑作用。

当前,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在内的物流总成本占国民经济增加值的比重相对比较高,存在进一步优化下降的空间。要把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物流降本增效。要统筹加强物流体系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优化物流设施体系结构布局,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广运用先进信息科技手段赋能物流,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数字经济,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轻装上阵、行稳致远。

(编辑:涂恬 刁云娇)

【责任编辑:涂恬】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