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构建三种权力谋求“安全发展”,结果只会越来越不安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25 21: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面对美国霸权震荡下行引发的世界动荡,为实现“安全发展”,日本着力提升其在全球产业结构中的“战略不可或缺性”,确保重要资源供应,积极参与区域国际规则制定。但日本的战略选择过度依赖保守思维,反而导致地区合作停滞,破坏了自身、地区和全球安全发展的基础。

日本的安全发展高度依赖全球化。近年来,面对美国霸权震荡下行引发的世界动荡,日本的战略选择过度依赖保守思维,破坏了自身、地区和全球安全发展的基础。最终,日本还要回归以亚洲与东方为依托的真正的自由开放。

日本为实现全球安全发展采取了多项措施,着力构建三种权力。一是产业性权力,即强调经济服务国家战略,严控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要素和环节。其目的是建立日本在全球产业结构中的“战略不可或缺性”,保持和培育核心竞争力,寻找和打磨新的不可或缺领域,其核心是以日美同盟为基轴进行全球产业布局。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反复谈及强化日美“经济版2+2”合作,构建“自由、公平、开放”的经济秩序。一系列操作的实质是构建同盟主导的全球产业布局,降低对华依赖。例如,积极引导半导体、零部件、工业原料等行业日企向东盟投资,鼓励在华日企向东盟转移。2022年,日本政府两轮“海外供应链多元化支援”就资助了17家日企,显露其控制海外产业布局的手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二是资源性权力,即通过储备、寻找替代、强化供给能力、增强与盟国合作等多种方式克服自身缺陷。日本政府提出,经济财政运营要以确保矿物、药品等重要物资供应为改革目标,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并称此举既可降低对他国的“不对称依赖”,还可提升本土技术水平和增加居民就业与收入。能源方面,推动核电重启、可再生能源灵活运用,提高能源自给率。粮食方面,鼓励国内饲料、小麦、淀粉、木材等增产,推动原料国产化替代。

三是规则性权力,即以日美同盟为基轴,推进基于规则的贸易协定,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与区域治理,将自身“理想”纳入国际规则制定之中。如:主张“可信赖的数据自由流通”(DFFT)数字贸易规则,提出绿色转型,主张绿色产业规则,提出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等。安倍时期,日本相继推出“高质量基础设施伙伴关系”“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原则”等概念。岸田同样认为,只有掌握全球基础设施规则制定权,才能逆转日企竞争力下降趋势,从而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

日本与美国的保守主义合流,过度追求保守价值观,导致地区合作停滞且信任赤字不断累积,结果只会是越强调“安全”越不安全,越“脱钩断链”越没有发展,最终成为制约亚洲稳定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倍先后提出的“两洋交汇”“印太战略”的核心都是自由开放,但日本却没有真正做到“开放且包容”。放眼世界,国际形势变乱交织,风险挑战层出不穷,乌克兰危机还未结束,巴以再起冲突,和平稳定的环境成为个别地区、一些国家安全发展的稀缺品。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弥足珍贵,不可不用心呵护。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日经济相互依存,产业链供应链向横向与纵向深化,在亚洲地区交织成生产网络,构成了地区各国安全发展的价值轴。2000-2022年,亚洲经济圈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6.8%升至33.1%,是日本最重要的贸易地区(50.3%),中国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离开中国市场,日本半导体产业面临技术与市场“双输”。中国是日本最重要的半导体及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22年日本对华半导体及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额为26.6万亿日元,占日本半导体及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总额的27.3%。

而且,日本在半导体领限制中国,也无法达到阻止中国技术升级的目标。伴随中国自主研发加速,日本不但出口管制效果大打折扣,还会丧失产业链供应链关键优势。其更合理的做法是“加强技术研发→生产更多高技术产品→增加对华出口→加强两国经济联系”,进而实现共赢。

日本的安全发展离不开中国市场和技术,与中国加深合作是其实现产业性权力、资源性权力和规则性权力的重要前提。是要“合乎秩序的日本”,还是“合乎日本的秩序”?这是摆在日本面前的一道重要思考题。

中日两国应客观理性看待彼此发展,树立积极友善的相互认知,建设性管控矛盾分歧,摒弃经济安全保障思维,更多从发展角度看世界、看亚洲、看中日,思考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还要认识到地区生产网络的复杂多样性,不是简简单单的供应链问题。两国应构建地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大发展的文化根基,反思怎样在历史十字路口找到自身方位,找到属于东方的共同认知,探索和重塑地区价值观。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英文版标题为 "Fresh perspectiv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