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卷烟厂迈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坚实步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12 10:1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1-12 10: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紧紧围绕“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任务,坚持把“室站园”作为人才培育、技能提升、技术创新的平台,形成“管理高效、职工获益、企业发展”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新格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抓思想引领,不断打牢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根基。坚持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建立领导班子带班值班制度,每晚深入生产一线,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切实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组织涵盖生产、制造、管理、安全、文化的“产品力提升之星”评选,选树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云岭工匠、彝乡名匠等优秀人才,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产业工人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和“红人”。

组织“产品力提升之星”评选

抓青创园平台,积极搭建产业工人创新园地。注重把青创园作为提质创新的具体体现和“室”“站”工作的延伸。广泛征求青年员工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制定青创园项目运行实施方案,探索构建了“揭榜挂帅”和“任务镖局”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由各部门提出业务需求,通过创意孵化、课题发布、任务揭榜、项目攻关、验收交付等环节,有效整合青年员工技能资源,让有想法的人找到平台资源,让有资源的人找到项目,让能做项目的人得到激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资源整合大平台。把青创园作为青年人才创新成果的“孵化器”、人才培育的“繁殖地”、技术技能的“练功房”,实现青工自主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化和自主化,充分发挥青创园创意共享、成果共享、人才共享“三位一体”的平台作用。

青创园青年宣讲活动

抓数字赋能,不断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模式。结合青创园建设,注重把数字赋能作为创新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的有效抓手。打造青创园“双园区”融合发展“互联网+”新模式——线上青创园,依托云南中烟新媒体平台建立楚烟青创园APP,集成青年人才成长系统、项目攻关团队系统、任务发布平台、线下园区场地预约等多个功能;线下青创园,建设劳模专家室、创意发布厅、学习加油站等多个功能区域,努力将“室站园”功能融于一体,开园以来开展创新创意活动80余场次,参与职工500多人次。

数字赋能创新论坛讲座

抓实训基地,着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能力素质。积极搭建讨论交流、资源共享、创新发展、成果展示“四大平台”。多部门协调联动、一体发力,有效形成推进产业工人教育和培训工作合力。将线下青创园与工厂的实训中心(基地)协同联动,采取“青创园创意研讨教学+车间上机实训+人才成果转化”实训模式,形成以技能大师、职业通道专业人员为核心的教练团队,以“特有+通用”双线人才实训塑造模式,系统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依托各类工作室站、培训基地,积极构建产业工人技能竞赛体系,组织开展工艺质量、电气维修、安全技能、钳工技能和信息化技能等竞赛,一大批优秀职工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展露风采。

青工岗位技能(钳工)竞赛

抓保障激励,不断激发产业工人队伍创新活力。把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作为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紧抓不放。树立鲜明导向,推荐产业工人中的优秀分子、模范人物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的党员发展力度,注重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强化奖励向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倾斜,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导向,引导广大职工比学赶帮超、争做主人翁。

青工创新创效成果评审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久久为功,系统发力。下一步,楚雄卷烟厂将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党建引领和制度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由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 张唯 李猛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