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中国高铁,为社会发展锦上添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08 15:3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1-08 15: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高铁领跑世界,高铁成就让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流光溢彩,钢铁丝路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跨越山海。原创歌曲《中国高铁》带我们走近这一圈粉无数的“中国名片”。(1月3日,中国铁路)

回顾中国高铁发展,见证厚积薄发、大步向前的决心和实力。自2008年起,我国高铁发展进入快车道,年均投产3500公里,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令世界惊叹。“八纵八横”正加密成型,一个个“小时生活圈”应运而生,带给广大百姓“人悦其行”的全新出行体验。铁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通堵点、连通断点、跨越天堑,构建起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八纵八横”高铁网,为华夏大地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密织成网的中国高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否发达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地区交通四通八达,必定加快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高铁的建设,拉动着区域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高铁经济”等发展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让高铁沿线地区共享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助力高铁沿线城市腾飞发展。与此同时,高铁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沿线旅游经济的发展,高铁的开通让大量游客前往各地著名旅游景点,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与壮美。

密织成网的中国高铁,彰显大国科技实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从内燃机车到“和谐号”动车组,再到“复兴号”中国标准组动车以及智能高铁等,中国高铁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东北冰天雪地,海南温热潮湿,西北黄土高原存在大面积失陷性黄土,东部河网密布,大量淤泥质软土。经过不断创新与实践,我国高铁技术几乎涉猎所有地质环境,创下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等世界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高铁“教科书”。铁路部门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使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原高寒铁路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正逐步实现自我创新与自我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纵观中国高铁的发展,它不仅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笔者坚信,在以后的岁月中,中国高铁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为乘客带来更多美好出行体验。(马明晶、袁成奇)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