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共青团鄄城县委积极适应新时代团员青年分布聚集特点和青年工作组织形态多样化的需要,不断优化组织建设,团的基层组织形态不断丰富。
充分发挥团的主导和牵头作用,探索建立联系服务团员青年的公益化、专业性工作平台,针对青年创业、应急救援、青少年素质提升重点领域,成立了鄄城县青年就业创业协会、鄄城县青年志愿者协会、鄄城县青少年朗诵协会等6个不同类型的青年社会组织,直接联系覆盖团员青年3000余名。
搭建平台,孵化社会组织。在鄄城县古泉街道虹桥社区青年之家设置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区,邀请青年社会组织进驻,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搭建创业帮扶孵化基地,为建立和培育创业类青年社会组织筹措资源、提供指导。
选派鄄城县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为团县委挂职副书记,为团县委增添社会力量,积极推荐青年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参选各类典型选树及“两代表一委员”选拔,将表现优秀的骨干推荐为县级青联委员,目前该届别现有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6人。开展校地合作,输送新鲜血液。依托“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选用在校担任团干部大学生轮流到团属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关爱、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组织增添新的骨干力量。
扎实育好项目,解决好社会组织“提高”的问题。以基层团组织改革工作为契机,通过联系青年社团,共青团鄄城县委的基层组织触手不断延伸,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青年社群招募志愿者1170人。
此外,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团中央在鄄城县左南社区开展的,针对滩区迁建困难儿童的关爱项目,由共青团提供资金、资源支持,青年社会组织具体承办,推动青年社会组织与共青团密切协同、深度融合。规范组织管理,解决好社会组织“稳定”的问题
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组织成立团支部,在鄄城县社会影响力大、牵动性较强的青年社会组织及时成立团支部,并通过智慧团建、青年大学习等线上载体,覆盖“游离于外”的团员青年。在(村)社区各项工作中,创造性的组建“1+1+X”青年突击队,即1名党员加1名团员青年带领数名群众开展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计200余场,动员青年志愿者3000余人次,团组织与青年高效互动,有效带动青年参与社会共享共治,更好地融入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