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过去十年来,中国积极推动进出口、顺逆差双向平衡,促进沿边沿海内陆地区协同开放,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呈现出宽领域、多渠道、全方位、高水平的制度性开放格局。下一阶段,中国将重点着眼于坚持“双循环”格局,建设贸易强国,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开放环境,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作者:黄奇帆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重庆市原市长
当前,中国的开放进入了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阶段,形成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五个显著新特征:
第一,贸易政策从过去几十年一直以出口导向为主,转变为既积极鼓励出口,也鼓励进口,不再是一味追求贸易顺差,而是推动贸易双向平衡、顺差逆差双向平衡。比如,中国召开的进博会,是全世界独一无二专门搞进口的博览会,本身就是代表了加强进口的导向。同时中国的关税总水平现在降到了7%左右,到2025年可能会降到5%以下,达到世贸组织平均关税水平。
第二,区域开放政策从过去几十年以沿海沿边地区开放为主,转变为沿边沿海内陆协同开放、整体开放、同步开放。2000年以前,中国各类国家级开放措施都是从沿海开始的;而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十年,中国任何新的开放措施,都是东西南北中一体化开放,新区政策在中西部地区同步推广,保税区也从沿海推广到了中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全国分批次被批准。现在整个中国150多个保税区一半在内陆。本质上,开放是一种理念、一种制度、一种办事的方式,和区位无关。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第三,从过去几十年以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在引进外资方面,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外商对中国投资不降反增,近十年平均每年吸引外资1400亿美元左右,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更是上升到近1900亿美元。对外投资方面,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537.1亿美元,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双向投资的特征已经很明晰地显现出来。
第四,从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框架下的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 比如,在金融领域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制造业领域放开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在农业领域将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须由中方控股,放宽为中方股比不低于34%等。
第五,从过去比较多的鼓励要素和流量的开放,现在转变为更多着眼于规则、规制、体制、机制的开放,使得整个国内更多按照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贸易规则,形成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部署了五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以推动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贯通内外循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要素流量型开放”为主,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稳步扩大规制、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要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让中国的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成为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这就需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让内循环与外循环有效贯通起来。
二是以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为重点,建设贸易强国。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连续保持世界第二位。但对比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高附加值的行业结构,对比中国40年来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中国服务贸易存在逆差规模大、结构效益不高等问题,巨量的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发展理应具有的带动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曾连续多年召开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习近平总书记几次发表重要讲话,有关部门还专门出台了《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占全部贸易额的比重将逐步提升,服务贸易中数字贸易的比重也将逐步提升,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将与货物贸易一道,共同支撑中国贸易强国建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三是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动全域全方位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在改变世界经济版图的同时,也在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其中,中欧班列的开行和运营,堪称“一带一路”建设的典范。在中欧班列的带动下,沿线通道经济、口岸经济、枢纽经济快速发展,为内陆城市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空间。要继续突破一些瓶颈和障碍,加快形成以中欧班列为依托、沿线主要枢纽为支撑、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国际经贸合作大通道。特别是要考虑通过运力布局的优化调整,为带动全域全方位对外开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是实施“自贸港+自贸试验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战略。作为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已进入具体施工阶段,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将于2025年封关运作。总的来看,国际经贸规则演进的基本方向是“三零”,即“零关税”“零壁垒”和“零补贴”,由边境外措施向边境后开放转变,更加强调营商环境的趋同化。要重点围绕高水平经贸规则所涉及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突破,为中国参与国际经贸新规则谈判和全球经济治理探索新经验,形成新示范。
五是以“人民币国际化+高质量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预计未来15年,随着中国跨境贸易、大宗物资进口、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逐步推行以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将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币在支付结算中的比重有望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到2035年达到17%左右。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New era opening-up"
责编 | 宋平 辛欣
编辑 | 张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