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指南针首届多尺度材料计算模拟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12-18 13: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学术大咖云集,共话科研发展!12月16日,由科学指南针主办的首届多尺度材料计算模拟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材料计算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研讨会现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计算已成为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将重点解决材料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扶持理论与模拟等学科领域,推动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发展。

作为国内领先的科研服务机构,科学指南针在模拟计算领域一直处于头部地位。开幕式上,科学指南针董事长兼CEO潘予对参会嘉宾表达了热烈欢迎,他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携手推动材料计算领域的持续发展。

(科学指南针董事长兼CEO潘予致辞)

大会现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作为专家代表进行了致辞。他表示,近年来多尺度材料计算科学快速发展,尤其在新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建立有效的计算模型、提高模拟精度和效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悉,此次研讨会共设9个主题报告,来自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Dr. Umer Younis、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盛翔、西南石油大学副研究员马志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刘昭睿、科学指南针高级顾问穆希皎等计算领域的专家学者,从理论构建、方法发展、集成平台的搭建等维度,深入探讨催化、电池、金属、铁电等多个材料方向的研究热点和产业进展。当天,与会学者们展开了交流与讨论,会议现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烈。

(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Dr. Umer Younis演讲)

此次研讨会由科学指南针旗下的模拟计算团队组织。作为公司的重点业务,模拟计算团队通过搭建专业的工程师队伍,为科研工作者提供高质量的模拟计算服务。目前,团队已参与发表200多篇SCI论文,受邀担任Computational Material Science等多个核心期刊的审稿人;同时,团队还免费搭建了分子计算性质数据库iMolS,并与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助力加速材料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的发展。

自成立以来,科学指南针始终秉承“全心全意服务科研,助力全球科技创新”的使命,致力于为高校、院所、医院、研发型企业等科研群体提供专业、快捷、全方位的服务。目前企业已涵盖材料测试、生物服务、模拟计算等九大业务线,在全国建立31个办事处,拥有价值超2亿元的高端仪器,获得了60万科研工作者的信赖。

此次多尺度材料计算模拟研讨会是科学指南针九周年系列论坛之一,也是其首次主办的大型科研学术交流活动,活动汇聚了材料计算模拟领域的众多专家智库资源,这标志着企业在科研领域持续深耕的又一里程碑。未来,科学指南针将继续朝着“世界级科研服务机构”努力,为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