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推进社会救助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泉州市推进社会救助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2-18 12: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泉州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围绕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的总体目标,积极引入社工等第三方力量,在对象摸排、救助方式、服务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打破基层力量薄弱这个“瓶颈”,取得了显著成效。

优化服务流程,确保“救得准”

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健全低收入家庭动态监测平台,结合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通过社工积极与民政部门、残联等建立联系,获取疑似救助对象的基础信息,并通过入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并链接相关政策资源,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实现社工主动发现、居民自主申报双线并行,有效统筹各类社会救助资源,与教育、人社、住建、医保、残联、慈善总会等救助部门横向联系,全方位解决特殊困难群众在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构建形成梯度化、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准确的享受到相关政策。同时,实现对返贫风险的有效监测。

细化服务需求,确保“救得准”

建立完善低保对象综合认定指标体系,构建需求导向的救助服务模式,救助方式从“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转变。社会救助在“弱有所扶”中要发挥兜底保障和促进发展的双重功能,既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也加强以“促发展”为导向的各种服务类救助,帮助弱势群体解决除经济困难之外的社会交往、心理援助、就业促进等问题,使传统的“物质救助”转化为“物质+服务”救助,形成精准和温暖的“救助套餐”,满足救助群体的不同需求。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形成逐层递进的救助服务体系,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除了“物质+服务”外,还进行必要的跟踪探视等关爱活动,创新形成了统筹资源结对帮扶、“救助+社工”、“爱心+近邻”等服务模式。泉港区“505”微心愿帮扶关爱项目和晋江市“四帮四扶”项目被确定为省级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带动全市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开展;台商区百崎乡探索出“三三得救”分级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以实现“三阶三级三类”路径增进救助实效。

增强沟通联系,确保“救得快”

持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推动“一事一议”制度的落实。德化县启动防返贫控新贫“一事一议”大额临时救助,创新推行救助对象“增量”、救助标准“增益”、救助方式“提速”、救助程序“提效”的“双提双增”救助模式,山区特色社会救助工作品牌日益凸显。专业社工成为政府与救助对象的连心桥,在服务中主动接触、发现潜在救助对象,协助其知晓、理解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并获得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让救助对象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对在日常服务中及时将所掌握的救助对象相关情况,社工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提高政府救助效率,确保“救得快”。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