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非遗,“手把手”寻迹传统文化之美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12-08 11:50
2023-12-08 11: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以下简称“人才港”)作为广东省总工会挂牌指定的粤港澳大湾区职工交流基地,积极开展职工交流活动。12月7日,粤港澳大湾区职工交流活动“活力湾区·非遗新造”岭南非遗文化体验课在人才港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黎家狮第五代传人、国家非遗佛山狮头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广彩世家“赵兰桂堂”第四代传人、国家非遗广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艺明、国家非遗萧派面塑大师林道文现场讲解岭南非遗文化瑰宝。来自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人才服务局、香港工会联合会,以及医院、高校、科研所等80余名职工代表现场体验非遗项目制作。广东省总工会对外交流中心主任王学真、广东省人才服务局党委书记周高生参加活动。

本次粤港澳大湾区职工交流活动旨在推动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南粤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思维交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职工对非遗传统工艺的关注。

黎家狮 : 坚持 守正创新

黎家狮作为佛山乃至广东狮头的代表,自清代道光年间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工艺品出口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黎婉珍老师展示黎家狮制作“扎狮”“扑狮”“写狮”“装狮”四道手工工序,讲解醒狮狮头的制作过程及文化内涵。黎家狮既继承了佛山传统狮头的特点,又融入了现代创新风格,守正创新的黎家狮更具时代特色。

南狮的套路可以改变,但南狮精神不能失去,不仅要传承狮头的技艺,更要传承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

以画入瓷   : “开放式传承”

广彩又称“广州织金彩瓷”,是广府文化代表之一。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被赞誉为“万缕金丝织白玉,春花飞上银瓷面”。

赵艺明老师详细介绍了绘制传统广彩的方法步骤,从传统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的视角深入探讨广彩瓷器的意义与价值。随后亲自示范,用不同颜料在瓷碟上运笔勾勒线条、着色,展现“千缕金丝织青白”的艺术魅力。

赵艺明老师打破广彩制作父子相传的传统,多年来义务向有兴趣学习广彩制作的人教授技艺,受教人数已经超过5000人。

面塑 艺术 : 十指演春秋

萧派面塑形成于清朝同治年间,其技艺与泥塑融会贯通,在民国期间享誉京城。

活动现场,林道文老师为大家普及非遗面塑传统文化知识,在现场展示“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面塑技法,从做骨架塑形到皮肤表情,搭配各种颜色的发饰和衣裳,动作如行云流水。

林道文老师表示面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品逐步发展成被广泛认可的国际性艺术品,背后是中华传统文化,也是面塑文化的情感所在。

广东省高度重视非遗的活态传承、传播及产业化发展。人才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专家人才的总基地,努力为岭南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广阔舞台,深入开展三地职工交流互动,推动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及人文湾区建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接下来,人才港将继续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职工交流基地作用,为粤港澳职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