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助力乡村振兴—走进长寿之乡广西巴马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1-30 17: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财务司指导,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点亮灵山秀水 共享美好生活”2023文化和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采风宣传活动,走进长寿之乡巴马。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976.42平方千米,聚居着瑶、壮、等12个民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巴马山清水秀,景色奇特,山水环绕,水洞相连,引人入胜。

水晶宫景区位于巴马县城西北的那社乡大洛村牛洞屯,距县城约44公里,交通便利。水晶宫发育在峰丛洼地谷地岩溶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洞口位于岩溶峰簇的山坡上,穿过较窄的洞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窄窄的长廊,沿着长廊两侧是各种形态的钟乳石及五颜六色的灯光,犹如走进了梦幻天堂。洞内的钟乳石洁白纯净,玲珑剔透,分布密集,尤其有非重力水沉积类的石毛发、卷曲石、石花等数十种类,在世界上只有3%的岩溶洞穴中才能看到,极具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顺着长廊慢慢攀行,能看到形态各异的石笋、石柱、

石带和各类石幔、石瀑布、石盾等,让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百鸟岩景区,又名水波天窗,位于甲篆乡西北面的漠斋山下,是个独特的地下河溶洞,是大自然几亿年来的杰作。洞中水面平如镜,深不可测,越往深处走,光线越暗,仿佛进入了黑夜一般,听着潺潺水声,深深呼吸,暂时忘记一切的烦恼,让内心安定平静。从洞口行舟至300米转折处,突然出现一处圆形天窗,天光照到水面,犹如舞台上的光束,色彩纷呈。在透光处,游人可泛舟观赏洞内重重叠叠的石柱,千姿百态的石幔。洞中歧洞叉道不可胜数,密如蜂房,整个洞仿佛一座装饰华丽、变幻莫测的谜宫。因进出此洞有“三明三暗”处,仿若“三天三夜”,故英国洞穴探险队曾由衷地感叹在洞中探秘可体味在地球上消失三天三夜的感觉。百鸟岩已经成为巴马旅游必打卡景

点之一,是巴马一张神秘美丽的名片!

百魔洞景区位于县城西北部25公里的坡月村,是巴马最为雄伟壮观的石灰岩溶洞。1987年中英岩溶地质专家组成联合探穴队对百魔洞进行9天时间的探险考察,被洞内独特性、典型性、稀有性的扁状钙化堆积物、多层溶洞立体分布遗迹、巨型穴珠遗迹和河流连续穿洞遗迹所震惊,一致认为该洞集天下岩洞之美于一身,誉为“天下第一洞”。

洞内景物,随季节变幻。春季,洞外洞内天窗上下,繁花似锦,鸟鸣泉唱,相交辉映。盛夏时节,洞顶无数岩泉下渗,滴答有声。秋冬之时,潭碧如洗,倒影可鉴。让人叹为观止。洞内空气负氧离子2-7万个/立方厘米,洞内的泉水是弱碱性的小分子团水,洞内地磁高达0.58高斯,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员到这里康养疗养、长期生活居住。他们选择在百魔洞周边的村屯租房或购置房产,像候鸟一样,有规律地往返居住于自己家乡和巴马之间,被亲切称为“候鸟人”。巴马的地磁高于同纬度地区2-3倍,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巴马的土壤硒含量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0倍;巴马的水是小分子弱碱性团水,巴马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100000个,巴马的阳光80%以上转化成远红外线,帮助增强新陈代谢,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养生天堂”,赐福了“长寿巴马”。

除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巴马还有独特的传统孝道文化。巴马民间的敬老、爱老、孝老孝道行为蔚然成风,特别是备棺和补粮习俗等独特的孝道文化氛围浓厚,巴马县“敬老习俗”于2021年入选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种孝道文化可以有效激发老人延年益寿的内生动力。仁寿源景区是清光绪皇帝钦命广西提督府赠送“惟仁者寿”寿匾给寿民邓诚才老人的故居,是巴马长寿文化的发源地,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马壮族敬老补粮习俗”的传承基地。巴马长寿博物馆展示介绍了巴马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还会定期举办各种展览活动,是了解巴马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重要场所,引起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巴马长寿文化博物馆

为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帮助社区群众增加就业机会,巴马打造了壹秋堂非遗工坊项目。壹秋堂非遗工坊是文化和旅游部定点帮扶的文旅项目,位于巴马最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新民社区,以瑶族非遗文化及巴马文旅资源为依托,立足当地长寿文化及民间民俗,开发文创手工艺品、建立产学研创基地、培育瑶族新手艺人,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灵活多点就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自2022年9月揭牌启动以来,工坊采用“培训+订单+新手艺人”的运营模式,带动周边居民就业30-50人,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家庭照顾”的迫切需求。壹秋堂非遗工坊“培育新农村手艺人”项目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最佳案例名单,非遗工坊项目被评为2022年 “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近年来,巴马通过景区带动辐射、重大旅游项目带动、能人引领、自主开发、民宿经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等模式,大力推动景区、乡村旅游区的建设发展,为周边村庄的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从事旅游工作有5689人,间接从事旅游工作42869人。“十三五”期间巴马先后接待国内外游客3092.29万人次,是“十二五”时期的2.29倍;实现旅游总消费300.6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5倍。文化和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相关成果十分喜人,很多群众“吃”上文化旅游饭,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巴马群众增收致富、开启幸福生活的“金钥匙”。 巴马是长寿文化的梦里桃源,是大健康产业的风潮之地,巴马也正在用实际行动打造健康长寿文化的全球高地,推动人类健康共同体。(本文图片由巴马文体旅局供图)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