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美国博物馆中的诗思禅意

江南:美国博物馆中的诗思禅意

来源:中国日报 2023-11-27 10: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27日电 240余件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正在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中展出,它们共同讲述了一个关于"人间天堂"—— 中国江南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对中国历史和艺术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区域的故事。"展览《人间天堂:中国江南珍宝展》的策展人史明理(Clarissa von Spee)如是说。她特别挑选了明代书画家沈周所绘的《虎丘十二景》其中的一副作为展览画册的封面。

"为什么选择它?因为它是我们馆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之一,同时它也能代表江南。画中有水,有云雾笼罩着的山,有古塔佛寺 —— 对于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以前的西方人来说,这些几乎就构成了中国的'终极形象'。"史明理说。

展览的时间叙事线起始于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和良渚文明(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它们的影响都集中在长江下游平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江南"。良渚先人们早在5000余年前就认识到这片河流纵横的土地的潜力,并在今天的杭州余杭建造了大城。这个城三面环山,一面(东面)临海。如果说河湖成就了作为"鱼米之乡"的江南,那这片海则让其与世界相连,成为古代中国展示给世界的一个窗口。

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日本和韩国的年轻僧侣们蹈海来到江南,在杭州等地的佛寺中跟随禅师们修行,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是宗教方面的,同时也是关于历史、人文和审美的。

"他们是朝圣者,而他们的圣地就是历史悠久、山水之间处处皆禅意的江南。"史明理说。

观众只需要静心品味下展览中的很多山水长卷,就不难理解这一说法。在文人的水墨之下,江南的青翠欲滴、雾霭氤氲中浸透的是诗思和禅意。其中的一幅,就是11世纪中国著名的画家李公麟为一位游历广泛,后隐于江南一处寺庙的一位禅宗大师绘制的。

史明理说:"这些画中朦胧的氛围可以解读为佛教禅宗所理解的现实世界的虚幻性:一切都是虚妄,唯一的真实存在于佛教真经之中。"

在佛寺中,这些来自日本和朝鲜的佛教徒们学习诗歌的创作,也有机会接触到儒家经典。这让他们认识到,一个人—— 用史明理的话来说 ——"可以同时是道教徒、佛教徒和儒生。"

"中国人能够将多种思想和哲学思想兼容并蓄,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她说。

同样是在佛寺中,他们用建窑茶碗斗茶,学习欣赏茶碗的黑釉与茶粉被搅动时涌起的雪白浮沫之间的视觉反差。充满禅意与朴素之美的器物,在此后一直被日本人所喜爱。事实上,建盏出自福建建窑,然而日本人系统学习茶道却是在浙江天目山中的寺院之内,因而建盏在日本被称为 "天目碗"。

"所有这些关于美和自然的理念都被带到了日本和韩国,并在当地生根发芽。" 史明理说。

 

【责任编辑:韩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