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让名优校“基因”在新办校复制“生长”

福建南安:让名优校“基因”在新办校复制“生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22 16: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我们学校师资结构比较复杂,有的老师是刚毕业的,有的是全市遴选,有的是前两三年招聘暂寄其他学校培养,如何破冰、打磨、锤炼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我们学校当前首要任务。”江北实验学校欧双林校长介绍道,“通过复制南安市第三小学教师管理模式,学校目前已快速步入正轨。”

11月17日上午,南安市柳城小学“名优校+新办校”教育共同体召开第一次会议

据了解,为推动江北实验学校、南山实验小学等13所新办市直小学快速发展,助推中心城区和相关镇区宜居品质提升,南安市教育局组建由第一实验小学、第一小学、柳城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第五小学6所名优校领衔“名优校+新办校”教育共同体,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将名优校“优质基因”复制到新办校,培育一批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并探索形成具有南安特色、可复制推广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模式。

复制:从“自我发展”到“共同优质”

“学校地处文创智造小镇——霞美镇,我们计划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创智造课程,但如何系列化开发,一开始老师们很迷茫,加入第一实验小学共同体后,经过多次思维碰撞,课程开发思路更加清晰。”第十五小学雷远贵校长开心地分享道。

为了让名优校的优质基因在新办校扎实落地,南安市教育局出台《南安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市直小学“名优校+新办校”教育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6个教育共同体通过实施“四共四同”策略,助力新办校快速发展。一是共绘发展愿景,共建组织领导机构和协同管理机制,同向改进管理;二是共研教育教学,共同开展备课、议课、磨课、展课等活动,实现校际间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互鉴互通,同频提升质量;三是共搭成长平台,共定教师培训培养计划,共享名优教师资源,推动教师“微走教”,协同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培训、研讨、评比等活动,同步锻造师资;四是共享家校资源,打破“围墙界限”,共享运动场、图书馆等各类资源,共建共享家长学校和办学特色品牌,同力培育特色。

转化:从“观念自觉”到“真实落地”

“新办校与名优校,新办校与新办校之间由于所服务的区域、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均存在较大差异,优质基因复制后,若出现“水土不服”,怎么办?”个别新办市直小学校长担忧道。

为了让“优质基因”快速改良新办校土壤并助力其快速生长,南安市教育局要求名优校要定期召开全体新办校的教育“合伙人”会议,众筹教育智慧,提炼教育关键词,再将这些转化成共同奋斗目标,细化成共同攻坚的项目清单,内化成共同的文化,并通过“项目裹挟”,让每所新办学校主动寻找到自己成长发展的“C”位,让其在雏雁、成雁、头雁中转换、成长。

优化:从“浅层生长”到“生命扎根”

“未来学校要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孩子是否喜欢学校生活,6年小学生活将带给孩子什么,能否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等系列问题都指向教育的本源。”南安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少波介绍,“接下来,我们将以更多元、更贴近人性的方式,推动教育从“浅层生长”到“生命扎根”。

据了解,为了“逼着”学校直面教育中的难问题、真问题,南安市教育局从儿童生命全面发展的立场出发,梳理了《南安市市直小学“名优校+新办校”教育共同体建设任务清单》,要求6个共同体19所市直小学要以教育智慧和精湛管理破解教育难题,将推进过程中的棘手问题转化成具体的微课题研究,并将实践研究得来的“文档式成果”转化为能切实解决问题、可迁移场景、可便捷应用、可借鉴推广的范式。(图片由陈桂滨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