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硬实力”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新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10 14:5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1-10 14: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3年以来,进疆旅游列车达66列,疆内开行“新东方快车”“天山号”“非凡之旅·环塔专列”等旅游列车134列。旅游列车在加快推进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交通便利,搭建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真正让民族地区享受铁路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一条好路,铺开“大道纵横、畅通八方”富足图。阻则穷,通则富,因道路瓶颈一度成民族地区发展掣肘,十年来,铁路不断向大山深处延伸,一百多个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一些民族地区已经实现了铁路全覆盖,如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畅通了“产业互通、人才流动”的致富道。不仅如此,铁路部门在细节上下功夫求突破,开通高铁无轨站,通过“高铁+大巴”的交通无缝衔接,把高铁的触角延伸到一些偏远地区,让更多老百姓能够享受到铁路发展带来的“红利”。连通的是山川,更是机遇,一条条铁路在神州大地上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了资源互通、机遇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网,让人民生活更有盼头,幸福一日更比一日甜。

一列火车,绘就“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祥和图。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中国铁路多年来在偏远山区开行服务民生的81对公益性“慢火车”,覆盖吉林延边、内蒙古东部、湘西地区、云贵地区、四川凉山、南疆地区等35个民族地区,求学、就医、务工、赶集、经商……慢火车几乎满足了民族地区所有出行需求,几十年来“慢火车”一直在升级,但始终没涨过票价,最便宜的只需要一块钱,运行成本远远超出了客票收入,从不变的票价中可以看出,铁路部门用实际行动为民族团结“添砖加瓦”。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挖掘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铁路部门精心规划旅游线路,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专列,不仅为旅游经济提供更强劲的动力,也让沿线群众得到了“真金白银”的收获。一趟趟列车已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它们是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火车头”。

一个品牌,唱响“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团结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奋斗。人民有需要,铁路有行动,以铁路部门“引流入疆”为例,为提升新疆地区知名度,铁路部门以“坐着火车游新疆”“发现最美铁路”等宣传载体和全国高铁站车视频终端、网络媒体等宣传矩阵,助力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打造一批新疆旅游“网红线路”“网红列车”和“网红打卡地”,让民族地区走出一条“靠山吃山”的致富路。与此同时铁路部门在文化融合、运输服务上下功夫,打造“丝路明珠”“刘三姐·映梅服务台”“彝乡情”等一批民族团结品牌,成为开发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有力推手,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铁路的奋斗目标,在民族振兴的道路上,铁路真正彰显了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铁路始终心系“国之大者”,以“初心为民”的情怀助力民族团结同进步,展望未来,更多的铁路红利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展。(简艳、叶依竹)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