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开封市顺河回族区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通过搭建平台、规范步骤、强化效能,将协商议事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丰富基层民主实践形式、创新社区治理服务路径,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使社区服务精准链接居民实际需求,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搭建协商平台。通过搭建区域式、流动式协商平台,不断丰富议事载体,拓宽议事渠道。打造“邻里议事厅”。由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社区党委牵头搭建、物业公司辅助协作,综合考虑人口数量、服务半径、辐射范围、群众需求等因素,以党群服务阵地为依托,通过优化社区活动用房、整合物业公配用房等现有资源,按照“有标识、有组织、有制度”的标准,利用挂牌、改造、扩建等方式,分3批次在全区打造“邻里议事厅”71个。成立“品牌工作室”。发动网格党支部通过调研摸排、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基层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扎实、协商能力突出的100余名优秀乡土人才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全面宣传动员,首批26人达成开办合作,并由社区整合小区闲置用房、协调临街商铺,提供办公场所,成立协商工作室。目前,已成立“民意坊”“老张说事”“老书记工作室”等16个。搭建“流动小板凳”。由“党员中心户”联合街巷长、楼栋长、单元长,聚焦组织迅速、形式简单、贴近群众的优势,按照“便于沟通、统一布点、包干负责、集中连片”原则,结合群众突发矛盾、邻里纠纷等情况,在农家小院、小卖部门口、小区活动广场等人员知晓率、参与度较高的密集型场所,设立150个适时流动的“小板凳议事点”。
规范协商步骤。健全完善协商议事制度体系,严格程序步骤,保障协商议事规范运行。多方收集意见。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聚焦医疗卫生、社保养老、垃圾分类等8类惠民政策和15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让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另一方面,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征集表、召开交流会等方式,收集群众问题诉求2000余条,梳理形成包含环境卫生、政务服务、基础设施等9大类56小项“问题清单”。确定协商议题。建立专项调研、多方论证、党委审定的“三步法”,围绕征集的热难点意见建议,社区党委协调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存在问题的内容、性质、影响等因素开展专项调研形成情况报告,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办公会,充分论证并拟定可行性分析报告,社区党委通过审读报告、翻阅文件、现场查看等形式进行审核。目前,已登记备案议题56个。组织议事活动。实施“2+7+N”主体参与模式,由街道、社区两级党(工)委牵头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物业公司、职能部门等7类固定成员,邀请协商事项涉及的利益群体、诉求对象等相关代表,按照“双三分之二”原则,通过定期召开和实时组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协商议事、做出协商结果、形成协商纪要。据了解,目前,该区累计组织各类议事活动320余次。
强化协商效能。加强协商结果落实,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把议事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推动责任落实。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项目化管理”工作机制,社区党委结合协商纪要,将具体问题划分为社会服务、公共管理等6类进行打包立项,确定私搭乱建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16个项目,并从人员分配、保障机制、预期成效等8个方面细化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单位、时序进度,由社区监委通过预警提醒、校正调整、派单整改等形式,对落实情况实时督导。反馈办理结果。建立“4+4+X”反馈机制,在协商纪要落实过程中,通过告知书、公示栏、微信群、现场反馈等4种方式,按照社区党委采纳受理、责任单位收集办理、分级流转、结项反馈等4个步骤进行告知,针对情况复杂、办理周期长的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事中阶段性反馈,确保对协商主体、利益相关方、辖区群众全过程公开。开展质效评估。综合20%责任单位自评、30%社区党委点评、50%服务对象测评的“百分制三评”方式,将立卷建档、阶段实效、群众满意度等7类23条量化打分,65分以下为不合格报督查单位进行督促整改,95分以上为优秀案例在全区通报表扬,并通过“月调度、季总结、年汇总”的方式,将评分结果与各单位考核奖惩、评先评优相挂钩,完善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