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惠民:做好“牛文章” 为乡村振兴“添牛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02 16:1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1-02 16: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惠民县姜楼镇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做好肉牛养殖“大文章”,为乡村产业振兴再添“牛劲”。

据姜楼镇崔寨联村党总支书记牛兆光介绍,2020年8月马北村创办了惠民县诚至农牧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谷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牲畜饲养等业务,重点发展特色产业肉牛养殖,肉牛种类主要有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等,2021年以来村集体年增收25万,社员人均增收8700元,初步实现了村集体增收、群众共同富裕的良好效果。

走进马北村养殖场,在标准化的牛舍里,一头头毛发光亮,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嚼食草料,饲养员穿着标准的工作服,用专业的工具分发草料,打扫牛舍,观察每头牛的生长发育情况。饲养员王大爷就本村的群众,今年56岁,合作社优先招收扶贫对象的大龄男女入社务工,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青玉米收获时节,雇佣人员达到30人以上,年劳务费达到20万元左右,缓解了就业压力,为农民经济创收。

马北村党支部书记王希河介绍到,合作社本着“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养殖肉牛,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为周边农户提供新进养殖技术方法。合作社每年向周边农户收购约8万多吨的玉米秸秆等饲料,将秸杆变废为宝,减少秸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同时,也给农民每亩增加收入300余元,也给公司提供了方便,减轻了饲料方面的负担。同时为充分利用牛舍房顶的空间,硬件设施投资150万,配套建设了华为智能光伏项目,既能满足合作社日常用电,又能增加经济效益。

“姜楼镇聚焦股份合作,全面推广‘马北畜牧养殖’等项目,构建‘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户建立股权型合作方式,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目前马北村养殖车间6个,牛存栏增加至2000余头,出栏后每头牛获利约5000-7000元,预计收入达500万元”。惠民县姜楼镇党委书记卢勇介绍。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