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口: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26 14:5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0-26 14: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组组太阳能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座座风电机在蓝天中迎风旋转;一个个新能源项目正悄然兴起……如今的河口区向“光”而行,乘“风”远航,立足“风光无限”的自然资源优势,不断书写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据悉,河口区北望渤海,拥有2262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214公里的海岸线,全年盛行风向稳定,平均日照时数2715小时,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实现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近年来,河口区紧紧抓住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产业,探索出一条“以资源促产业、以产业推转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路子。目前,河口区“绿电”供应在覆盖本地需求基础上实现了净输出,年度可节约标准煤58.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2万吨,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以绿色低碳发展为重点,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支撑,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建设新能源产业园为核心,同步布局建设500KV渤海变电、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为新能源产业及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落户全链条项目提供电力消纳保障。为做大做强新能源优势产业,促进新能源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山东黄河口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走出去”,招商新疆金风科技、中国中车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签约落户河口。重点实施投资145亿元的3.2GW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投资15亿元的金风大兆瓦风电样机试验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

此外,全力推动新能源及配套产业协同发展,持续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实施“农光一体”协同发展,有效利用农村滩涂、未利用地等资源,推进风光、渔光互补,延伸发展集光伏发电、农业种植、渔业养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农业,实现村集体、群众收入“双增收”。推进“海空资源”融合利用,通过“风光渔互补”模式,实现了“空中风电、水面光伏、水下养殖、陆上储能”立体分层综合开发。加快新兴能源更迭替代,推行“地热供暖+锅炉集中”的多能互补供热模式,不断提高新能源利用在辖区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有力促进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方共赢。

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河口区向“新”而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重大突破,规模化、集群化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河口大地快速崛起。下一步,河口区将继续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全力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为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区提供强大支撑。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