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20日电 为了庆祝第43个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10月19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共同主办的"2023年世界粮食论坛全球青年论坛"分会——"青年助力科技创新,共同保障粮食安全"以线上形式顺利召开。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的青年专家学者就优化耕地空间布局、耕地质量调查评价、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以及树立大食物观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冯文利院长在主旨报告"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中提出,为了更好地服务"国之大者"的粮食安全,我们不断健全空间、数量、质量、生态"四位一体"的耕地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耕地南北空间格局,严格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从法律、制度、科技和监测方面,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FAO水利司官员王浩聪也介绍了粮农组织正在修订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指南》,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无疑是保障粮食安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作为青年论坛的代表,戴劲副研究员提出,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坚决稳住耕地总量的同时,践行大食物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科技支撑,释放耕地潜能,推动中国从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型。
青年代表李超高级工程师提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要从气候条件、地形状况、土壤状况、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综合评定耕地质量等别,反映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为耕地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布局优化、耕地质量建设等提供重要支撑,推动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他的发言得到了FAO高级项目官员罗塞达•·杜尔思的附议,她认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短缺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水资源也是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罗塞达还介绍了全球农业水资源短缺框架(WASAG),呼吁在缺水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致力实现粮食安全和营养。
FAO高级官员薇拉•博格尔女士做了总结发言,感谢中国代表的经验分享,中国在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经验非常有益,她提出青年学者作为未来的粮食生产者和需求者,了解当下需求、充分保护和妥善规划耕地和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双方均表示希望能就有关问题进一步深入交流。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有关负责人、粮农组织及世界青年论坛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