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 让乡村孩子快乐成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19 09:4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0-19 09: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因为父母的教育和情感缺失,有的孩子呈现任性、脾气大、冲动等心理特点,学校和家长要正视孩子们的心理表现,多关心他们,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公开真诚地赞赏他们······”日前,在德州市临邑县的父母智慧课堂上,心理健康教师许言香和留守儿童父母沟通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的消极情绪及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关注留守儿童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德州市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建强专业队伍、整合资源平台,形成了有特色、专业重实的“德·心成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高度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提高乡村学校心理健康专业服务能力,全方位守护乡村学生心理健康。

“我们的目标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每位成员都要提高自身专业实力,尽快成长为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近日,德城区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刘洪艳在教研中,指导乡村教师运用沙盘、绘画开展教学。

德州市十分注重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保障和专业化发展,每所乡村中小学配备1名以上心理健康教师,制定了“市级抓种子,县级抓骨干,学校抓全员”的教师发展培养框架,形成了从学校班子到普通教师全员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格局,培养教师已达4万余人次。以教育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启动建设心理教师成长联盟,加强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涌现出“手机公约”等特色课题项目,《乡村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及应对研究》入围国家评审。

“乡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心理健康筛查和辅导非常重要。”德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田秋红说。

德州市教体局与卫健委等部门合作,建立起青少年心理健康联防联控机制和覆盖全体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机制。乡村学校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筛查或摸排,并与当地医院联合建立心理转介绿色通道。全市乡村中小学校通过心理普测,建立了系统、全面、真实的学生心理档案,做到一生一案,个性化服务。

据了解,德州乐陵市黄夹镇茨头堡中学每学期都开展学生心理测评,班主任结合每名学生的测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有重点地开展“一对一”帮扶。在平原县王打卦镇中心小学,每个班级有心理委员,每个宿舍有心理信息员,帮助班主任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方便学校及时介入干预,形成了“宿舍-班级-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网络体系。

目前,德州市构建了覆盖全市的“1+12+N”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矩阵,成立德州市学生发展服务中心、12个县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学校等建成心理辅导室1100余个。所有乡村学校按标准配备心理健康辅导室,已建立乡村学校心理辅导室381个,建成了一批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同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定期开展“心理专家进乡村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乡村”等公益活动,开通心理健康教育热线26条,全时空护佑学生平安。

“我们将继续完善读书会运行模式,为留守儿童学生家庭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带动教师提升、家长成长。”日前,庆云县教体局副局长马青林在“云城沐心”读书会结业典礼上对榜样家长、优秀骨干教师等典型代表进行表彰。

德州市积极拓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打造“德·爱万家”品牌,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德州市教体局联合市妇联共建95处村(社区)家长学校,围绕学生身心健康、考前压力、亲子沟通等,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同时,联合当地主流媒体推出《“德·心成长”教育面对面》等各类节目千余期,增强家校育人合力。

“我们将继续构筑‘时时、处处、人人’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格局,构建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建立更加专业的服务队伍,统筹全社会多方资源,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为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筑牢心理健康防线,全力护航全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隋力说。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