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野:实施“1161”工程 全面推进数字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17 12:1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0-17 12: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坚持以数字医共体建设为抓手,通过实施“1161”工程,形成“一平台、一张网、一朵云”,实现了县域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便民惠民,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高质量完成了省卫生健康委明确的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任务,初步实现了“县域就诊率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提升、住院实际报销比例提升和平均住院日下降、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住院平均药品耗材费用下降”的“三提升三下降”医共体就医新局面。

 “一把手”工程推动高质高效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新野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等引领性文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县长任常务副主任、相关县领导任副主任的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建成由新野县人民医院牵头、3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13家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0个村卫生室、6家民营医院共同参与的新野县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牵头医院成立党政办公室、运营管理部、健康促进部、中医药服务部、信息化服务部、医保管理部共一办六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重大问题亲自协调,分管县领导具体负责,确保医共体建设快速推进。

“一平台”支撑高质量。统筹融合建设基于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共体信息平台,包括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四个数据库。建成心电、影像、会诊、病理、检验、消毒供应六大远程医疗中心,与郑大一附院等三甲医院联网,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为纽带、上联省市、下联乡村的五级远程诊疗服务体系。目前和县域外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和病理会诊320余次,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对医共体成员单位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绩效、药械、信息、资产八个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等八大诊疗中心,通过数字化医院B级认证。

“六项应用”连体更连心。一是远程服务应用。实施心电、急救一张网,建成全县医疗服务15分钟救治圈,实现“发现即干预、呼叫即接诊、上车即入院”。二是健康管理应用。通过医共体信息平台,组建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70个,将24.7万户73.9万人健康档案采集到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建立全程健康浏览器,全县所有医疗机构医院信息系统都可实时访问居民健康信息。三是慢性病管理应用。对“五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精神病、慢阻肺)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分级分类分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直接查看乡镇辖区各村的慢病患者分布情况,实时检测数据。当出现紧急预警,即可第一时间锁定位置,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四是中医药服务应用。建立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平台,514名中医师累计签约68.6万人。患者在乡村医疗机构通过签约服务平台开具中医处方,然后流转到“智慧中药房”,为患者提供中药及膏方等的调剂、复核、煎煮、包装、配送、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五是便民就医应用。县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开通诊间支付和病区结算,各成员单位实现诊间支付。县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为病人提供随时随地有效的医疗信息服务。六是管理决策应用。在全国率先建立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整合业务重叠、分散独立的国家、省级各部门各类垂直业务统计调查数据系统,对数据统一采集,统一质控,统一出口,解决信息数据信息孤岛、多头采集、重复采集、信息不一致等问题。

实施“双沉双提”能力提升工程,显示结果导向。组织医共体牵头医院向13个乡镇卫生院派驻业务院长和护理部主任26人,实施驻扎式帮扶,全方位提升基层管理、技术、质控、服务等能力,实现县级强向县域强转变。开通互联网医院,选派36名医生入驻,随时提供线上咨询服务。注册“新野县公共卫生服务微信公众号”,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卫生健康,做好“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