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沭:产业赋能 让本草香变成“致富方”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16 09:5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0-16 09: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株太子参细长微弯,不过成年人手掌一般长。亩产400斤,收购价就可达一万元。如果通过破壁技术制成饮片,进入消费端却能卖到10万元,价值翻升十倍有余。这样的好项目,在临沭县即将投产。

临沭县种植太子参已有80多年历史,传统深厚,产量占据全国市场七成。今年以来,该县招引罗欣·本草良方中医药项目,从事中草药种植、加工和销售。全部达产后,这283亩土地将创造50亿元产值,亩均实现产值1700多万元,辐射带动6000余农户增收致富。

一缕草药香,成为临沭县乡村振兴“致富方”。

在临沭县城东部,蓬勃建设的滨海高新产业区正造势而起。罗欣·本草良方中医药项目的入场,可谓是再添一把热柴。不同于传统“三方”共建的合作模式,该公司联合农业大学专家,招募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等100余人组建乡村CEO队伍,探索实施“公司+乡村CEO+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合作模式,实现了“双强双增”。

“我们与20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提供免费种源;公司委派乡村CEO驻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和市场服务;合作社又链接企业和农户,畅通联农带农机制,协调农户和扩种规模。”罗欣·本草良方(山东)中药有限公司负责人景军介绍,项目实施后,村集体每亩可分红500元,年平均增收将近40万元。

“大家都知道,传统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在1:3左右,而改良后的中草药能达到1:9,对农户而言,意味着增加七八千元的收入。”上述受访者表示,该企业培育改良了3大类共33个中草药种源,提高亩产质效,也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产业发展红利。

作为全县第一家主营中草药加工的企业,当地优良的种植基因赋予了它融合三产的底气与信心。

当地政府协助企业整合5000余亩荒山地种植中草药,加强对种苗、种植、采收等过程规范化管理,打造高标准规范化种植基地,逐步将“特色产业”推向纵深发展。

此外,基地还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等12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组建40余名中医药科研团队,研发了航空风洞音波破壁等四项全国顶尖技术,极大提高中医药深加工的产品效能和附加值。“以太子参为例,采用新的破壁技术后,破壁率高达98.86%,生产的中药破壁饮片每斤价格也从850元提高到1500元,身价涨了74%。”景军介绍说。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