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河湖生态

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河湖生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11 15: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罗甸县积极探索水土保持工作与河湖长制工作协作模式,以河湖长制为载体,将水土保持考核工作纳入河湖长制工作,共同部署、共同要求、共同完成年度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以强有力的措施助力河湖长制,呈现河流水更清、岸更绿、河更畅、景更美的生态环境,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罗甸奠定了良好基础。

抓项目规划,助力河湖长制。抓好论证规划是项目取得实效的关键。罗甸县高度重视水保项目的论证规划与河湖长制工作的推进,把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列为规划重点,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深入一线开展调研论证,并结合各乡镇资源禀赋、地理条件、群众基础等因素,编制了《罗甸县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按照规划文本,分年度谋划包装项目,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确保项目实施的整体效益。同时利用项目推动河道规范管理,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也改善了河湖面貌,实现河长制美丽河湖建设与流域治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提升。

抓机制创新,实现河清民富。坚持把水保项目与产业增收项目相结合,积极探索公司主导、群众参与的利益捆绑机制。罗甸县实施的2019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罗甸县坝王河清洁小流域项目,总投资为1000.0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601.65万元,林草措施投资294.40万元,封育治理措施6.00万元。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组织方式,建成柑橘种植基地1960亩,惠及农户260户117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279人)。盛产期亩均产量1500公斤,按照单价1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可达15000元以上,基地年总产值可达2940万元,项目实现盈利后,按利润的6%分红给合作社和所有农户。2022年我县在红水河镇云里村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总投资500万元,配套种植青柚3000多亩,3年后年产值为282.07万元。青柚果园投产见效后,由承接公司每年分红30万元给云里村村民,项目区涉及人口528人,实现人均增收568元。2023年投资400万元在江亭河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后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0.41公倾,封禁治理782.32公倾,真正的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落实利益链接机制,当地群众不仅获得租金、薪金、分红资金,最重要的是通过治理,小流域内林草覆盖率达到68.54%,小流域内治理程度达到73.39%,改善流域内水质,减少入河、入库泥沙量,使流域内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罗甸县河长制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县河道保洁工作,聘请140名河道保洁员,对全县河道开展常态化保洁工作,提升水环境的同时,也提高群众经济收入,增强群众爱河护河的意识。

河道保洁认真开展河道清理

抓资源整合,形成监管合力。罗甸县坚持“渠道不变、各论其功”的原则,积极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村容村貌整治资金,抓好水土保持示范点建设,近3年来,共整合各类资金1.23亿元,实施林、田、路、寨、水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并将河道范围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纳入河湖长巡河任务,利用日常巡河对水土保持项目开展监管,强化河湖长制责任单位在河湖生态管理和水生态保护领域的协作配合,围绕水土流失治理、联合执法监督、重点领域水土保持监管等协同推进,使河湖监管从单一部门变成多部门、多维度联动监督。

下一步,罗甸县将接续发力,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工作职能,因河施策,全方位整合现有资源,以河湖长制工作核心目标为落脚点,加强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保护河湖水质、水量和生态功能,提高水环境质量,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推动河湖可持续发展,构建水美罗甸。(图片由梅鸿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