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阳:“宿”造富农好“村”光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0-10 12: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家枣园占地3亩多,有圆铃枣、长红枣、酸铃枣、脆枣等多个品种,预计今年产量3000斤左右!”葛石镇黑石村种植户李大爷说。每年这些枣树能给他带来近三四万元的收入。

宁阳大枣作为宁阳县独特的产业符号,种植历史悠久,以果实硕大、果肉肥厚、细腻扯丝、营养丰富、风味浓郁而驰名中外。早在1908年,宁阳大枣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并先后荣获全国红枣博览会金奖、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等多项荣誉,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宁阳县也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大枣之乡”。

宁阳县把大枣产业作为特色出产业、富民产业来培植,以大枣为依托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引入工商资本实施民俗民宿综合开发、旅游节点优化改造。每年大枣丰收之际,周边甚至其他省市游客便会前来采摘购买,游览观光,形成了“宿在民居、乐在山水、游在枣乡”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近年来,宁阳县深挖本地资源禀赋,依托特色林果产业和景区旅游资源,树立“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特色创牌打造旅游名片”总体发展思路,探索培育乡村新业态。葛石、伏山等乡镇把民宿经济作为拉长旅游链条、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传统民居进行重塑改造,让民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乡村民宿经济的大力发展,为村民找到了一把“金钥匙”,打开了通往致富的大门。

汶禹乡村振兴示范区民俗街总投资1100余万元,是集“古韵、康养、休闲、民俗”为一体的乡村振兴靓丽地标。示范区依托禹王庙、开元寺、大汶河等旅游资源优势,将民俗文化与村庄厚重的历史文化相衔接,高标准打造了静心民宿等项目。该主题民宿由示范区党委、汶禹文旅公司与多家社会资本合作打造,由山东农业大学团队进行专业设计,以当地“禅”文化为出发点,成为周边区域打造高端民宿的样板项目。

民宿的发展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富了乡亲们的“钱袋子”,盘活了庭院经济,将游客的“流量”变“留量”。在“民宿+”带动下,汶禹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农家乐、大千园林、休闲体验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微度假”旅游方式不断丰富,推动了乡村旅游业态多元开花,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乡村振兴红利。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