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秸秆都拉回家烧锅做饭了,现在家家户户不是用电就是用气,这些秸秆使不着又没地方堆,拉着也费劲,如今政府出面把这个难题解决了,可真是帮了俺农民的大忙咯!”9月30日一大早,看着几名工人正在地里忙着将玉米秸秆打捆装车运走,河南省太康县转楼镇李报真村村民李瑞功笑容满面。
眼下,太康县正是秋季农作物收获的季节。转楼镇创新举措,支持和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废弃秸秆回收利用,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秸秆焚烧、乱堆乱放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转楼镇大营子村王锦文的玉米地里,王锦文掏出手机拨通附近一秸秆收储中心负责人的电话,“俺家玉米熟了,你派人过来帮俺把玉米收了,顺便把秸秆打捆拉走吧。”半小时后,几台收割机、打捆机和搂草机来到田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只见收割机将金黄的玉米棒吃进肚里,随后吐出饱满的颗粒。搂草机、打捆机紧随其后,经过压实、打包,一捆捆金灿灿的秸秆捆从机器里“吐”出来,整齐有序地堆列在田中,刚才还满是秸秆的玉米地,瞬间变得干干净净。
秸秆打捆回收,变废为宝,转楼镇只是太康县的一个缩影。
“以前,农作物秸秆处理是件让人伤脑筋的事,不能焚烧,不便耕种,打碎还田成本增加。”太康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李向党说。为有效解决秸秆处置难题,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农业农村局与各乡镇加强协助配合,通过加强农机调度、技术服务、增设秸秆收储中心和发展牛羊养殖,与发电企业签订秸秆回收利用协议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让秸秆变废为宝。
提前部署,加上措施得力,太康每年农作物成熟收割开始后,各秸秆收储中心、牛羊养殖合作社和发电企业都会及时跟进,第一时间组织机械进田对秸秆打包离田,保证无秸秆残留,不影响下茬播种农时。
“太康每年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89万亩。让废弃秸秆转化为能源和饲料,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置难题,减少农户秸秆还田所带来的开支,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双赢’。”李向党说。(图/王慧星、黄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