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鼓楼重现光彩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9-20 21:1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9-20 21: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广西9月19日电(记者陆中秋)三江鼓楼,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多耶广场,于2002年11月由当地著名的侗族民间工匠杨似玉为首的民间楼桥师傅队伍携手建造而成,集文化、观赏、旅游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三江鼓楼高42.6米,共有60根柱头着地,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鼓楼共有27层瓦檐,除楼顶两层外,其余25层瓦面等距收分,层层紧缩,使楼面呈金字塔形,显得端庄平稳。每层檐角轻盈起翘,精巧的雕饰以及鲜艳的檐板彩绘,与庞大、粗犷的楼身形成鲜明对比。楼内四根杉木大柱直径都超过70厘米,树龄均在百年以上,这在鼓楼建筑史上是唯一的。登上鼓楼的观礼台,三江全景尽收眼底。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三江鼓楼是侗乡第一鼓楼,被誉为“世界第一鼓楼” ,是中国国家4A景区中国三江大侗寨景区的景点,同景区内景点还有三江风雨桥,月也侗寨,三江奇石城,福禄寺等。

旅游富民——依托民族特色三江打好旅游牌,闻名于世的三江侗族木结构建筑群在持续拓容,230余座鼓楼遍布城乡角落。

游客在鼓楼里体验击鼓娱乐 摄影:陆中秋
鼓楼前的广场是侗族人民休息娱乐的场所 摄影:陆中秋

鼓楼是侗族村寨中心的公共建筑,是村寨或民族议事、典礼、迎宾、歌舞娱乐等公共活动的场所,集会的中心。过去,在楼的大梁上都悬1面皮鼓,故名曰“鼓楼”。 鼓楼为木结构,瓦檐为多角形,飞阁重檐,有塔形和阁式两种。其建筑工艺都十分高超。

塔形鼓楼,又称密檐鼓楼,重檐多者有10多层。鼓楼中央矗立4根巨柱为主柱,顶住楼梁;外4柱则用以支撑亭檐,以榫衔接,以横梁连接外围边柱及大小条木,横穿直套,整座楼不用一颗铁钉,结构十分严谨稳固。鼓楼外形下半部如方亭,上半部如宝塔,外表美观,颇具气势。

阁式鼓楼外形与塔形鼓楼有明显不同,多为歇山顶、悬山顶。乍看象民居,但重檐飞翘的外观,同样显出它在村寨中的醒目位置及崇高地位。鼓楼的封檐板白底彩画,檐角翘起作花型,楼顶贯铁锅瓦罐抹灰形成葫芦串,或塑以鸟兽花卉图案。鼓楼建筑,古色古香,风格奇特,既得古建筑之遗风,又有因地制宜的异趣。

不管是塔形还是阁式鼓楼,在鼓楼前面,都有—块用青石板或卵石铺垫的场地,俗称“鼓楼坪”,其旁还往往建有戏台。鼓楼中大梁都悬挂皮鼓,长约三四尺,侗语称作“款鼓”,悬空一击,声闻远方。鼓楼主要的功能是侗族人民休息娱乐的场所。炎夏到此乘凉,寒冬围炉取暖,唱歌聊天,谈古论今。每逢年节,人们盛装云集鼓楼坪中,赛芦笙,舞龙灯,踩歌堂,演侗戏,进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鼓楼与风雨桥一样代表着侗族风俗文化。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的鼓楼有230多座,其中尤以马胖、林略、林溪、高定、干冲等村的鼓楼群最有特色。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